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5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69篇 |
晶体学 | 7篇 |
力学 | 74篇 |
综合类 | 23篇 |
数学 | 194篇 |
物理学 | 4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构造了S-Ni表面簇合物体系的解析势函数.首先对S-Ni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硫原子在Ni(10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为四重洞位,在Ni(111)面上,硫原子吸附于三重位,硫原子在Ni(110)面上的吸附位有所变化.第一与第二周期的原子在(11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大都为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而硫原子却吸附在Ni(110)面的四重洞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推测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还对S-Ni(311)台阶面吸附体系进行了研究.理论结果表明:S-Ni(311)表面吸附体系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和hcp三重吸附态,fcc三重吸附态在和四重吸附态的竞争中完全湮灭.对于S-Ni表面吸附体系,理论结果给出S原子的表面吸附结合能和表面簇合物的粗糙度有关.结合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11)<(100)<(110)<(311). 相似文献
63.
65.
以Eu^3+为荧光探针研究(LaO)3BO3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晶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LaO)3BO3合成的工艺条件和结构。以少量Li2CO3作助熔可在较低温度和较短反应时间内制备出(LaO3)BO3纯物相。(LaO)3BO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或P21。根据Eu^3+荧光光谱以5D0→7F2电偶极跃迁为主及5D0→7FJ(J=0、1、2、3、4)跃迁的谱峰数并结合空间群中各个等效点的对称性,推断La^3+在(LaO)3BO3中所处格位的点对称 相似文献
66.
喹啉基氮杂大环铜、镍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安道利,卜显和,李金亮,陈荣悌(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二氧四胺大环配体是Cu ̄(2+)、Ni ̄(2+)、Co ̄(2+)、Pt ̄(2+)等金属离子的优良配体,它们同时具有饱和大环多胺和寡聚肽的结构特... 相似文献
67.
68.
用 p H法在 (2 5.0± 0 .1 )℃ ,I=0 .1 mol· dm-3 KNO3 条件下 ,测定 Cu( ) - 4 - (喹啉 - 8′-甲基 ) - 1 ,4,7,1 0 -四氮杂环十三烷 - 1 1 ,1 3-二酮 -α-氨基酸或 5-取代邻菲罗啉两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研究了带甲基喹啉侧基大环多胺配体与 Cu( )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 ;发现这两类三元体系配合物有特殊的稳定性 ;而且它们的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及 5-取代邻菲罗啉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变化趋势相反 ;探讨了 Cu( )和 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 d- p反馈π键及其取代基 Hammett诱导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2(phen)2(C8H9N2O2S)(H2O)(OH)]·(ClO4)2,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8.2295(7)nm,b=18.0274(15)nm,c=24.5459(19)nm,β=96.240(2)°,V=3620.0(5)nm^2,Z=4,Dc=1.686g/cm^3,Mr=918.64,F(000)=1864,μ(Mo—Kα)=1.452mm^-1,R1=0.1091,ωR2=0.1380.两个铜原子通过来自羟基的氧、水分子和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乙酸根桥连.2个铜原子的配位环境基本相同,都具有5配位扭曲的四方锥构型,Cu…Cu之间的距离为0.30189(8)nm.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