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3篇
  免费   2130篇
  国内免费   2527篇
化学   4190篇
晶体学   229篇
力学   852篇
综合类   256篇
数学   1578篇
物理学   4875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15篇
  1963年   13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向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A070(英文名AlcoholC12-C16Poly(1-6)Ethoxylate)复配体系LA070/C8H17OH/H2O形成的层状相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其电荷化,在电荷诱导下,双分子层的曲率发生变化,闭合形成具有黏弹性的囊泡相.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反离子的屏蔽作用,囊泡结构被破坏,溶液的黏弹性消失,澄清的溶液逐渐变混浊,然后分为两相.  相似文献   
992.
刘琳  裴瑄  王碧波  万有志 《合成化学》2007,15(6):789-791
2,4-二羟基苯甲酸与硫酸二甲酯经甲基化反应得到2,4-二甲氧基苯甲酸(3);3与SOCl2发生氯化反应合成了2,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4)。较佳的氯化反应条件为:325mmol,苯70mL,AlCl3250mg,回流反应1.5h,重结晶溶剂为石油醚(90℃~120℃),总产率达74.1%。2~4的结构经1HNMR和FT-IR表征。  相似文献   
993.
李静红  王淑英  陈光 《分析试验室》2007,26(Z1):346-348
对香菇中Cu、Zn、Fe、Mn、Ca和Mg进行了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分析.分别用0.45μm滤膜,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将香菇水煎掖中Cu、Zn、Fe、Mn、Ca和Mg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有机态和无机态,用HCl和CCl4处理煎渣,得煎渣无机态和有机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菇各形态含量.方法的回收率在95.0%~101.7%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以下.  相似文献   
994.
王上文  李来生  易绣光 《色谱》2007,25(6):838-843
在反相和正相色谱模式下,研究了几种嘌呤衍生物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硅胶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行为,并在反相模式下与ODS固定相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流动相pH值和离子强度对嘌呤化合物保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相模式下,嘌呤化合物与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相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除疏水作用外,分离过程中还存在与ODS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在正相条件下,多作用力的色谱分离机制同样存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相与溶质之间存在疏水、氢键、π-π和偶极-偶极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提高了固定相对嘌呤化合物的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5.
以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具有萤石结构的Ce0.8Gd0.2O1.9(CGO)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用初湿浸润法制备了负载型Pt催化剂.纯异辛烷的重整反应结果显示,600和800℃焙烧的催化剂达到了热力学平衡转化,1000℃焙烧会导致Pt的聚集和氧化物的严重烧结,因而催化剂活性较差.抗硫测试表明,800℃焙烧的催化剂抗硫性能最好,在300μg/g硫存在下,100h内异辛烷均接近完全转化;在500μg/g硫存在下催化剂仍表现出良好抗硫性能.程序升温还原和X射线分析结果显示.800℃焙烧时Pt与CGO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最强,同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这是催化剂具有抗硫性能并且抗硫作用持久的根本原因.反应条件下噻吩硫完全转化成H2S,硫的转化可能是通过氧化-还原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6.
The imidazole covalently coordinated sandwich-type heteropolymngstates Na9[ {Na(H=O2}3{M(C3H4N2)}3( Sb W9O33)2]·xH=O(M=Ni^Ⅱ, Co^Ⅱ, Zn^Ⅱ, Mn^Ⅱ) wer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Na2WO4·2H2O, SbCl3·6H2O, NiCl2·6H2O [MnSO4·H2O, Co(NO3)2·6H2O, ZnSO4·7H2O] and imidazole at pH≈7.5. The structure of Na9[{Na(H2O)2}3{Ni(C3H4N2)}3(SbW9O33)2]·32H2O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Polyanion [{Na(H2O)2}3{Ni(C3H4N2)}3(SbW9O33)2}3]^9- has approximate C3v symmetry, imidazole coordinated six-nuclear duster [{Na(H2O)2}3{Ni(C3H4N2)}3]^9+ is encapsulated between two (α-SbW9O33)^9-, the three rings of imidazole in the polyanion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formed by six metals (Na-Ni-Na-Ni-Na-Ni) in the central belt, and x-stacking interactions exist between imidazoles of neighboring polyanions with dihedral angel of 60%. The compound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IR, UV-Vis spectra, TG and DSC, 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four compounds was suggested by TG curves.  相似文献   
997.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使纳米生物技术获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纳米金作为研究较早的一种纳米材料,其在纳米生物探针方面的应用是最近几年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本文评述了近年来纳米金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阐述了纳米金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机理,介绍了纳米金探针在核酸分析、免疫分析、单细胞分析和靶向药物载体4个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衰减全反射法(ATR)的光学测定原理、衰减全反射-紫外/可见光谱方法(ATR-UV)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一些典型的工业过程溶液,如高浓度和含有大量固体颗粒和微乳液聚合等体系检测的应用进行了综述.ATR-UV光谱技术适宜实时地反馈工业过程溶液的组分改变和浓度变化,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该过程的进展.这些优良的特性能帮助我们开发在线的传感器,因此可用于监测许多典型的工业过程溶液.其方法简单、迅速,一般无需对试样进行预处理或稀释.ATR-UV作为光谱学测定的重要波段,其技术开发将在化工过程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草酸沉淀法,通过填加表面活性剂四丁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金属离子K+,Mg2+,Ba2+,制备出稀土发光材料Y2O3Eu3+,利用XRD与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与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同时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Y2O3Eu3+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发光材料Y2O3Eu3+的发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同时加入四丁基溴化铵和Ba2+以及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Mg2+对Y2O3Eu3+粉体的发光性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弱络合剂乙醇酸,柱上络合,间接紫外检测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对重金属离子Ba2+、Cr3+、Cd2+、Pb2+及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进行了分离研究。通过对背景电解质种类和浓度、缓冲液pH、有机添加剂等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分离体系为含12 mmol/L络合剂乙醇酸的10 mmol/L吡啶溶液作为背景电解质(pH 4.0)。在电压15 kV,压差进样68.95 kPa.s,260 nm间接紫外检测条件下,采用50 cm(45.5 cm)×50μm(I.D.)石英毛细管,重复性实验(n=9):迁移时间RSD≤1.37%,峰高RSD≤1.70%,峰面积RSD≤3.55%;Pb2+、Ba2+和Cd3+的检出限(S/N=3)为0.2 mg/L,Cr3+的检出限为0.08 mg/L;在检出限至10 mg/L范围内,各离子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相关系数好于0.998。该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