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445篇
化学   837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132篇
综合类   103篇
数学   238篇
物理学   58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采用曲拉通X-100(Triton X-100)/正己醇/正庚烷/RuCl_3·3H_2O水溶液构成微乳液,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Ru颗粒,再破乳将其负载于NaY分子筛得到M-Ru/NaY催化剂.通过XRD、BET、XPS、SEM、TEM及DSC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具有金属钌平均粒径小,分布均匀,高度分散等优点.以对苯二酚加氢制1,4-环己二醇为探针反应,对微乳法和传统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对对苯二酚加氢活性的影响及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实验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50℃,氢气压力4.0 MPa,m(M-Ru/NaY)∶m(对苯二酚)=0.2∶1,溶剂为异丙醇,此条件下反应30 min,对苯二酚转化率为100%,1,4-环己二醇的选择性高达92.6%.还考察了M-Ru/NaY催化剂的稳定性.最后,探讨了对苯二酚加氢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32.
曾巧玲  刘鹰翔  李耿  马玉卓 《化学通报》2019,82(10):917-925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激酶(CSF-1R)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其在调控单核巨噬细胞系中发挥重要作用。CSF-1R及其配体异常表达与肿瘤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因此,CSF-1R信号传导可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吸引力的靶标。本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研究了54个二氢嘧啶并[4,5-d]嘧啶类CSF-1R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基于配体叠合,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分别为0.725和0.636,拟合验证系数(r2)分别为0.960和0.958,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所建模型的等势图能直观反映分子不同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其中立体场和疏水场对活性的贡献较大。通过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氨基酸残基Cys666、Asp796在配体和受体结合过程中产生作用,分子对接的结合模式与3D-QSAR得到的结果一致。这些信息为进一步优化CSF-1R激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3.
SiC和石墨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MMU-5G型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SiC和石墨颗粒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250~400 ℃与GCr15钢对摩时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并与SiC/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石墨颗粒可以降低复合材料和偶件GCr15钢的磨损率,获得低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同时,有效防止高温条件下严重粘着转移现象的发生,使得在400 ℃下混杂复合材料仍具有较低的磨损率.这是由于在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磨损表面上通过"磨屑机械混合→热压"的机制形成了连续的富石墨机械混合层,而对磨损表面起到良好的固体润滑作用,使得SiC和石墨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134.
针对一类特殊的密度函数,利用经典的硬阈值小波估计器在高维Besov空间中讨论其L1风险估计,并给出相应上界的证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估计达到了自适应性.这一结果可以看作是Juditsky和Lambert-Lacroix工作[Bernoulli,2004,10(2):187-220]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5.
对超短脉冲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准静态轴向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Faraday效应,对超短脉冲激光与高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背向散射光的偏振面的偏转角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并由此观察到超短脉冲激光与高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轴向磁场强度的空间分布,其最大值高达(170±50) T.这一轴向磁场主要是由等离子体动力学效应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6.
对于一个序域(K ,T)以及多项式环 K[x1,… ,xn]的一个理想I ,研究了I的广义实根(T ,U ,W)√I 的构造 ,这里U ,W是 K[x1,… ,xn]的两个乘法子幺半群 ,使得U W .这样 ,当(K ,T)适合必要的计算要求时 ,可获得一个计算(T ,U ,W)√I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7.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低温合成YAG∶Tb3+荧光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以及N,N-亚甲基双丙烯桥酰胺为胶联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在低温下合成精细粒度Y3Al5O12∶Tb3 (YAG∶Tb3 )荧光粉.分别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测量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烧结温度对样品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的影响,以及样品发光性能与烧结温度和Tb3 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YAG晶相形成温度为850℃;粉体颗粒大小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颗粒粒径增大,结晶程度提高;观察到Tb3 中4f-5d的吸收带以及5D4-7Fj(j=6,5,4,3)的特征发射带,最强吸收与最强发射分别发生在272,541.8 nm,与量子理论(E=1.24/λ)的计算结果相吻合,其发光强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观察到了Tb3 在Y3Al5O12中的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38.
Most results on the polynomial-like iterative equation are give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given function is monotone,while a work by L.Liu and X.Gong gets nonmonotone PM solutions with height 1 when the given function is of the same case.Removing the condition on height for the given function,we first give a method to assert the nonexistence of C0solutions,then present equival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PM solutions with finite height.Finally,as an application of the equivalent conditions,we construct the PM solutions in the case that the given function has one fort.  相似文献   
139.
本实验采用LiNdO_3换能器和熔融石英声光介质,在54.45MHz超高声频激励下,观察到Raman—Nath型衍射和介质中超声驻波场产生的位相光栅波前影像。通过沿声波传播方向平移声光调制器,精确地测量了位移量和移过的条纹数,得到了声速。此外,还讨论了声光调制器使用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40.
无限维空间中的实零点定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松新  曾广兴 《数学学报》1996,39(3):336-344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无限维空间中的实零点定理,同时从仿射空间的拓扑结构和域的序结构两个方面,分别刻划了适合无限维实零点定理的序域.此外,本文有例子表明,对任意的基数α,确实存在适合α维实零点定理的序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