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54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用有限元系统实现无限域波动仿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限元模型中加入人工边界,可以进行无限域波动仿真。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进的Higdon人工边界,并通过适当的变换形式,将其在通用有限元软件上实现。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并且实施简单方便,其他人工边界条件可参照本文方法,通过变换形式在通用有限元程序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以槲皮素-铜(Ⅱ)配合物(Qu-Cu)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强极性溶剂甲醇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槲皮素与铜(Ⅱ)形成1:2配合物,槲皮素、铜(Ⅱ)和功能单体α-甲基丙烯酸三者发生了络合作用.利用透射电镜及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溶剂用量对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形貌及其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双核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系统研究了超重元素Z = 116 ~121 的蒸发剩余截面,计算过程中核子扩散由主方程描述,同时考虑了全熔合与准裂变的竞争。计算基本再现了利用热熔合反应48Ca+245Cm,48Ca+249Cf 和48Ca+249Bk 产生116~118 号同位素的合成截面。同样,分别以249Bk,249Cf 和243Am 为靶,以48Ca,50Ti 和58Fe 为炮弹,计算了Z = 119~ 121 号同位素的生成截面。结果表明,这些超重核的生成截面随着质子数的增大进一步变小。例如,利用58Fe+243Am 反应合成121 号同位素的最大蒸发剩余截面仅在fb 量级。基于对选择的几个反应系统的系统分析,发现双核系统在熔合蒸发过程中偶Z 奇N 和奇Z 偶N 复合核分别有强的3n 和4n 蒸发道。The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s of superheavy elements with Z = 116~121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within the dinuclear system (DNS) concept, where the master equation is solved numerically to obtain the fusion probabilit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mplete fusion and quasifission, which can strongly affect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ompound nucleus forma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evaporation residue cross sections ER calculated for the hot fusion actinide-based reactions (48Ca+245Cm, 48Ca+249Cf and 48Ca+249Bk) are basic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experimental data within one order of magnitude. Similar calculations for the synthesis of superheavy elements up to Z = 121 are performed using the available 249Bk, 249Cf and 243Am as targets and 48Ca, 50Ti and 58Fe as projectiles. Their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s are relatively small,especially for the 58Fe+243Am→301121 reacti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3n and 4n channelsare respectively the most favorable fusion-evaporation channels in the synthesis of even- and odd-Z superheavy elements.  相似文献   
14.
紧凑型回旋加速器作为重离子医学专用装置同步加速器的注入器,其引出系统设计所用的磁场为TOSCA模型计算磁场。通过单粒子轨道计算确定引出系统的元件类型及基本参数;通过多粒子跟踪确定最终的元件参数和束流参数。为了提高引出效率,改善引出束流品质,在引出位置磁场梯度较大的位置,安放了一块C型磁铁,以改善此处的磁场梯度。同时,为了消除此C型磁铁对主磁场的影响,在此区域安放了一对线圈。计算结果表明引出系统的设计能够保证引出束流的强度和品质符合同步加速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可以区分干扰元素和目标元素微弱的质量数差别,能解决大多数多原子、氧化物干扰问题,在煤炭痕量元素分析领域受到关注,但煤炭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尤其是稀土元素受到的质谱干扰挑战未被系统地报道.采用HNO3-HF混酸微波消解煤炭样品,优化了消解时间、赶酸、复溶等前处理条件,研究了煤炭中V、Cr、Mn、C...  相似文献   
16.
王兵  唐敏  王颖  刘志光 《应用化学》2022,39(8):1312-1318
采用了微氧化烧结制备了不同Y2O3质量分数(0%、2%、4%、6%)的多孔SiC陶瓷,通过对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物理性能和Cd2+的去除率测试发现:添加了Y2O3的SiC陶瓷出现了较多的第二相Y2SiO7、Y5Si3C0.5,随着Y2O3的质量分数增加逐渐升高,主相的衍射峰的强度有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发现,SiC陶瓷的尺寸在2.5 μm,Y2O3引入后,SiC陶瓷的晶粒尺寸降低,高温烧结时液相的含量增加,熔体粘度降低,晶粒结合更加紧密,Y2O3的引入提高了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Y2O3质量分数为6%SiC的体积密度最大为2.21 g/cm3。热导率随着Y2O3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金属Cd2+的过滤测试表明:随着Y2O3质量分数增加,Cd2+的残留质量浓度、膜通量和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当掺杂质量分数为4%时,Cd2+残留质量浓度最低为0.042 mg/L,膜通量达到了最大值572 L/(m2·h),去除率最大为99.95%,相比未掺质量分数杂体系的去除率提高了0.14%。随着溶液pH值的逐渐增大,金属Cd2+的残留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去除率逐渐升高,pH≥9时最终均趋于稳定。综合来看,多孔SiC陶瓷的助烧剂Y2O3最佳掺量为4%。  相似文献   
17.
颗粒在大涡结构中的弥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兵  张会强  王希麟 《力学学报》2005,37(1):105-109
气相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颗粒相采用轨道模型研究了三维后台阶气粒两相湍流流动的大尺度涡结构的瞬时演变过程以及颗粒的瞬时弥散规律.比较了不同入流速度的颗粒在大涡结构中的瞬时弥散特性,尤其研究了高速释放大颗粒的弥散特性.三维流动中大尺度涡结构具有明显的脱离、发展、合并和破碎过程.小颗粒的分布受大涡结构的控制,其空间的弥散过程与流体 大涡结构的空间发展相一致,但是由于三维流动中大涡边缘和中心区的压力差,颗粒在大尺度 涡的边缘出现密集.而大颗粒在流场中的分布受其惯性控制,对气相的涡结构不敏感.高速释放到流场中的大颗粒受惯性影响最大,保持在其原有动量方向上运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研究了乙醛吸附在锐钛矿型TiO2(001)-(1×4)表面的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完整晶格位点对乙醛反应表现极为惰性,而表面上的还原型缺陷位点在热驱动下可有效地使乙醛分子通过碳-碳偶联反应生成2-丁酮和丁烯. 提出了乙醛在锐钛矿型TiO2(001)-(1×4)表面偶联反应主要是通过表面还原型缺陷位吸附成对的乙醛分子,因为表面已有的钛原子对还原型缺陷为乙醛分子提供了合适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19.
赵烨梁  王兵 《物理化学学报》2018,34(12):1312-1320
N@C60内嵌富勒烯是一种在量子科技领域有较高应用前景的分子。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以内嵌富勒烯分子为基本量子单元的量子计算机模型,而构筑这样的模型具有极高的挑战。其中,由于内嵌富勒烯分子阵列的制备通常需要合适的衬底,而衬底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甚至破坏内嵌N原子的自旋信号。因此研究和理解衬底与内嵌富勒烯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制备了高质量的N@C60分子,并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其在Au(111)表面的结构及电子态进行表征。通过对比N@C60分子在Au(111)、Si(111)、SiO2表面的电子自旋共振(ESR)信号随时间及其抽真空处理的变化,表明Au原子的核自旋与内嵌N原子的电子自旋的耦合作用是Au(111)表面N@C60单分子层的ESR谱中内嵌N原子的信号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交叉色关联噪声驱动的单模激光系统统计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兵  邵继红  吴秀清 《物理学报》2009,58(3):1377-1382
采用交叉色关联的加性色噪声和乘性色噪声驱动的单模激光立方模型,通过诺维科夫理论和福克斯近似以及斯特拉托诺维奇近似,得到反映激光统计性质的强度关联函数C的表达式;研究关联时间τ、净增益系数a0和交叉关联强度λ对强度关联函数C的影响.数值模拟发现,在阈值以上(a0>0)时,关联函数C随关联时间τ的增大而增大;在阈值以下(a0<0)时,关联函数C随关联时间τ的增大而减小.无论在阈值以上还是阈值以下,关联函数C均随交叉关联强度λ的增大而减小.在C-a0曲线上存在单峰. 关键词: 单模激光 交叉关联 强度涨落 强度关联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