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物理学   2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狄尧民 《中国物理 C》1991,15(12):1101-1108
本文在IBM-Ⅱ的框架下,以振动极限为例,讨论了M1跃迁的两种机制:F旋破缺引起的跃迁算符两体部分引起的跃迁.这分分析实际情形中究竟哪一种机制起主要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狄尧民 《中国物理 C》2002,26(5):507-515
不拘泥在I(I+1)展开式中究竟取几项(即采用三参数还是四参数),而是着重看其收敛过程,并在这一基础上用物理量拟合法和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学等方法对A≈190核区偶偶核的超形变转动带的自旋指定做了综合分析和讨论,给出了结果并与其他文献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广义Laguerre多项式的数学性质,导出了较为简单的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径向矩阵元的普遍公式,并在这基础上计算了一些重要特殊情形的径向矩阵元:矢径ρ整数次幂的平均值,电偶极跃迁矩阵元和电四极跃迁矩阵元。  相似文献   
14.
二非正交纯态相混合的concurrenc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出了两量子比特中二非正交纯态相混合的concurrence 的明显表达式, 并作了验证. 推算表明,正交情形下的concurrence公式可以直接推广到非正交的情形. 讨论了两纯态相混合的最大纠缠混合态和一些重要特殊情形. 关键词: 量子纠缠 纯态 混合态 concurrence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IBM-Ⅱ连续变量表示动态运动方程的解.作了适当的变换和近似后,系统的同相部分具有振动-转动模式;反相部分具有"剪刀差"等模式.文章最后具体地计算了156Gd的能谱,计算结果表明,IBM-Ⅱ连续变量表示的解能较好地再现IBM-Ⅱ代数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We discuss rotation-vibration coupling in the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IBM).The Hamiltonian,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BM parameters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an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are given so tha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 may becom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7.
狄尧民 《中国物理 C》1998,22(2):162-168
提出了动态关联的概念,并用这种关联讨论了110Cd的集体态. 同时还考虑了该核素中的g玻色子自由度,并在sdf玻色子的框架下讨论了它的八极态.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任意的两体量子系统,总可以通过局域操作和经典通讯变换成二参量的一类态.本文计算了2(×)n量子系统的两参量一类态的量子相对熵纠缠度,找到了与其最接近的可分离态,得出了具体的解析表达式,并与其他纠缠的度量-负值度和形成纠缠度作了比较,三种纠缠的度量从大到小的依次为负值度、形成纠缠度和量子相对熵纠缠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动力学群表示的生成坐标法(DGR-GCM)研究了IBM-Ⅱ连续变量表示的动态部分.文中,将质子、中子自由度变换为两种玻色子做同相运动和反相运动自由度,得出了具有这种模式的等效哈密顿量;并对该哈密顿量特别是系统的平衡点问题作了一些讨论.本工作为进一步求解动态运动方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狄尧民 《中国物理 C》1985,9(4):461-466
本文首先从F旋对称性出发, 简单地回顾和讨论了IBM-Ⅰ和IBM-Ⅱ的关系, 然后讨论F旋的破缺. 为了定量地讨论F旋的破缺, 我们将系统的哈密顿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具有F旋对称性, 另一部分为F旋破缺部分. 文章最后给出了有关矩阵元的计算方法. 本文实质上是关于IBM-Ⅱ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