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化学   486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47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178篇
物理学   3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人血液中的全氟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HPLC-ESI-MS/MS联用技术,建立了分析血样中9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方法.以13C4标记的PFOS (MPFOS)作为内标物.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甲醇、醋酸铵为梯度洗脱淋洗液,9种分析物包括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 (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酸(PFUnDA)、全氟十二酸(PFDoDA)和全氟十四酸(PFTA),在15 min内即可达到良好的分离.在血样前处理中,采用MTBE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净化样品以延长色谱柱寿命;比较了4种固相萃取小柱对全氟化合物的萃取性能,最终选定HLB柱(Waters).本研究还讨论了两种C18反相柱Acclaim 120(50 mm×4.6 mm, 3 μm)和Acclaim120 (250 mm×4.6 mm, 5 μm)(Dionex) 对PFCs的分析性能,在本实验条件下,两种色谱柱具有相似的分离性能及检出限,线性范围在0.1~50 μg/L之间 (r≥0.9957);对于血液样品该方法的检出限在0.03~0.8 μg/L之间.本研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血样实际样品中全氟化合物的测定,加标回收除PFTA较低外,其它化合物均在74.2%~118.1%之间.  相似文献   
52.
以醋酸铽,异烟酸和哌嗪为原料,合成了铽异烟酸哌嗪三元固体配合物,其结构经UV-vis,IR,TC-DTA和元素分析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测定了其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53.
应用选择性渗透的2-巯基乙磺酸(MES)自组装单层膜和纳米金阵列双层修饰玻碳电极,用溶出伏安法测定了在大分子污染物存在下的痕量Cu(Ⅱ)。纳米金阵列的修饰显著提高了玻碳电极的分析性能,而自发吸附的选择性渗透单层膜则有效阻止了电极表面被共存的大分子污染。方法校正曲线的斜率为0.13±0.016μA/10-9,LOD为0.137×10-9,且具有较大的线性范围。用此方法测定冶金废水中Cu2 含量,结果与AAS接近,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选用硅烷偶联剂(SCA)对聚环氧乙烯(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体系进行改性.通过XRD,DSC,SEM,FTIR,EIS 和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CA对电解质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SCA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CA的加入显著降低了体系的结晶度,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EOB-LiC1Oa-5%SiO2-SCA体系室温电导率达到9.0×10-4S/cm,屈服强度达到2.04MPa(25℃).同时,SCA使电解质膜表面变得更为光滑、致密,这有利于降低与电极片间的接触阻抗.  相似文献   
5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建立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碱性橙、碱性嫩黄、酸性橙I、酸性橙II和酸性黄36这5种黄色工业染料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使用Agilent ODS C18分离柱(50 mm×2.0 mm, 1.8 μm),以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0.1%甲酸)-乙腈(3:2, v/v)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得到了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定量检出限。碱性橙和碱性嫩黄的线性范围均为5.0~80.0 mg/L;酸性橙I、酸性橙II及酸性黄36的线性范围均为10.0~160.0 μg/L。食品中碱性橙、碱性嫩黄、酸性橙I、酸性橙II及酸性黄36的定量限分别为20、20、40、40、40 ng/g。该方法重现性较好,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大于0.50%和2.14%。本研究还测定了鸡肉、豆制品和黄鱼中添加的5种化工染料,回收率在79.8%~95.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6.
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Y2O3∶Er3+,Yb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柠檬酸和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凝胶燃烧法合成了Er3+、Yb3+共掺Y2O3纳米晶粉体。通过TG-DSC、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燃烧剂所对应的反应过程及纳米晶粉体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法具有更高的反应效率、更好的粉体分散性及粒径均匀性。在980 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下,对甘氨酸法所得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分析表明,绿光和红光发射谱带分别来自于Er3+4S3/2/ 2H11/24I15/24F9/24I15/2跃迁。此外,对Er3+和Yb3+掺杂浓度、粉体煅烧温度对纳米晶样品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以微孔β沸石为硅铝源,通过碱处理和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合成了具有较强酸性的六方结构介孔分子筛材料B-MCM-41,并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27Al MAS NMR、HRTEM和水热处理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NH3-TPD对其进行了酸性表征。实验结果表明,B-MCM-41具有明显强于常规介孔分子筛的酸性,且在C+10混合芳烃加氢脱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这主要是由于碱溶液将β沸石降解为沸石结构单元,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五元环次级结构单元被引入了介孔铝硅酸盐B-MCM-41的结构。  相似文献   
58.
张成江  潘加亮  张卓旻  李攻科 《色谱》2014,32(10):1034-1042
微孔有机聚合物(microporous organic polymers,MOPs)是一类由轻元素组成的新型多孔材料,具有骨架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孔尺寸可调控、表面可修饰、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等优点。近年来,MOPs在样品前处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MOPs的结构类型及合成方法,以及MOPs在固相萃取、批处理吸附萃取、整体柱和传感膜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新型含能粘合剂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和性能。其中,在3-位取代含能基团实现氧杂环丁烷的含能化并以此类单体合成的含能粘合剂,由于其具有相对分子量和官能度可控性好、多分散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而受到重视,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含量的纳米Ru-Mn催化剂,考察了纳米ZrO2作分散剂时它们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反应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物理吸附、X射线荧光、原子吸收光谱和俄歇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Mn催化剂上Mn以Mn3O4存在于Ru的表面上.在加氢过程中,Mn3O4可以与浆液中ZnSO4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难溶性的(Zn(OH)2)3(ZnSO4)(H2O)3盐.该盐易化学吸附在Ru催化剂表面上,从而在提高Ru催化剂上环己烯选择性起关键作用.当催化剂中Mn含量为5.4%时,环己烯收率为61.3%,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