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化学   579篇
晶体学   59篇
力学   54篇
综合类   37篇
数学   156篇
物理学   4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LPCVD氮化硅薄膜室温高强度可见光发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5.0eV的激光激发下,在室温下LPCVD氮化硅薄膜可发射高强度可见荧光,其峰位位置分别为2.97,2.77,2.55,2.32,2.10和1.90eV的六个PL峰,建立了其可见荧光发射的能隙态模型,并初步讨论了其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982.
单质直接气相生长ZnSe单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直接以高纯Zn、Se单质为原料,加入少量碘单质作为反应输运剂,用化学气相输运(CVT)的方法一步成功的生长出了ZnSe单晶.采用XRD、ED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光致发光(PL)技术研究了生长的ZnSe晶体的结构、成份以及光学特性.结果表明,生长的ZnSe单晶具有较好结晶性能,成份接近理想的化学计量比,在500~2000nm范围内透过率达到65;~70;,在1.9~2.5 eV范围内存在与Zn空位和杂质能级相关的发光带.由Zn和Se单质在输运剂I2的辅助下一步直接生长ZnSe单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3.
ZnSe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以ZnSO4·7H2O为Zn源,Na2SeO3为Se源,NaOH溶液为反应介质,N2H4·H2O为还原性助剂,在140℃下反应24 h,合成了直径为1~4μm、分散性较好的ZnSe微球.SEM、XRD和UV-Vis测试发现,NaOH和N2H4·H2O共同控制着ZnSe的形貌,制备的ZnSe微球是由平均尺寸为20.7 nm的ZnSe纳米晶在N2微泡上聚集而成的中空球.  相似文献   
984.
利用Aligent4155型CVIV测试仪分别对Au/HgI2、AuCl3(Au)/HgI2、C(石墨)/HgI2接触的,Ⅰ-Ⅴ特性进行了测定,对比研究了不同电极材料与α-HgI2晶体所形成的接触特性,并利用热电子发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uCl3和C均能与HgI2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其欧姆特性系数分别为1.0291和0.9380,接触电阻分别为3.0×108Ω和1.0×108Ω;而溅射Au与Hg2接触的欧姆特性较差,欧姆系数约为0.8341,接触电阻为3.5×109Ω.这说明AuCl3,在HgI2表面形成了重掺杂,产生显著的隧道电流,从而形成了较理想的欧姆接触.C(石墨)化学性能稳定,电极制备工艺没有影响晶体表面质量,因此C(石墨)/HgI2接触电阻最小,并具有良好的欧姆特性.而溅射Au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引起晶体表面HgI2分子的挥发,造成晶体表面质量下降,导致Au/HgI2接触的欧姆特性变差.  相似文献   
985.
为减小压电微定位平台的迟滞误差, 设计前馈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 首先, 在所建平台迟滞模型精度达到要求并使各阈值点精度相同的情况下, 对平台迟滞模型的阈值进行优化, 得到满足模型精度要求的最小算子数, 进而建立平台的PI (Prandtl-Ishilinskii)迟滞模型. 接着, 通过对所建迟滞模型求逆, 设计出平台的前馈控制器. 最后, 在所设计的前馈控制作用下, 平台达到5 μm理想阶跃值的响应时间为0.01 s, 稳态误差中线的变化范围为0.40~0.50 μm; 当期望平台输出最大值为17 μm的变幅值三角波位移时, 实测位移相对于理想位移的误差中线变动范围为-1.15~ -0.05 μm, 所设计前馈控制器可有效减小压电微定位平台的迟滞误差.  相似文献   
986.
基于缺陷化学理论,考虑到富Te的CdTe晶体中可能存在的点缺陷,建立了在Te气氛下退火时,热力学平衡态晶体中的点缺陷模型,其中包括Cd间隙(Cdi)、Cd空位(VCd)、Te间隙(Tei)和Te反位(TeCd).利用质量作用定律和伪化学平衡方程计算了富Te情况下本征CdTe晶体中的点缺陷浓度和费米能级.计算结果系统的揭示了点缺陷浓度、费米能级、Te压以及退火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TeCd浓度足够大时才能对费米能级产生钉扎作用.  相似文献   
987.
系统总结了华南沿海琼、粤、闽、浙4省中生代镁铁质岩的时空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了华南中生代区域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区内主要发育6期镁铁质岩石,分别形成于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即245~230、180~175、165~142、130~115、110~101和95~85 Ma.早中生代印支期(245~230 Ma)镁铁质岩,出露在海南岛,伴有A型花岗岩和碱性正长岩产出,形成于印支运动后的伸展环境.在晚中生代(180~90 Ma)的镁铁质岩中,中侏罗世(180~175 Ma)的镁铁质岩石集中出露在粤北、闽西南一带,与湖南、赣南拉斑玄武岩/辉长岩 流纹岩/正长岩和A型花岗岩一起构成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具有裂谷型火成岩特征.晚侏罗世(165~142 Ma)镁铁质岩,主要有海南、广东一些小的辉长岩等,也与A型花岗岩、碱性正长岩等伴生.白垩纪的镁铁质岩广泛出露在福建、浙江和海南沿海地区.其中,早白垩世(130~115、110~101 Ma)的镁铁质岩常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混合,构成辉长岩/玄武岩 花岗岩/流纹岩等复合火成岩;晚白垩世(95~85 Ma)的镁铁质岩,在华南沿海地区形成壮观的镁铁质岩墙群,并伴有A型花岗岩产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域伸展环境.华南中生代镁铁质岩石的形成,对应于华南岩石圈多期伸展事件,是华南岩石圈伸展的重要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988.
基于色彩恒常性的敦煌典型色彩光谱样本集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目的为提出一种面向我国各类文物体系的典型色彩光谱样本集构建方法。以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佛教艺术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彩绘为典型研究对象,以保证文物色彩传递过程中的色彩恒常性为主要创新,最终从视觉感知角度提出基于色彩恒常性的敦煌典型色彩光谱样本集构建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敦煌研究院美术所及保护所工作人员的配合与指导下,结合现有敦煌学研究成果,研究选取了48类敦煌典型颜料并设计制备了240个代表性色彩样本。利用分光光度计获取其在360~750 nm范围内反射光谱信息,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原始色彩光谱样本集进行分类,以6类典型光源场景条件下色彩易变性指数(color inconstancy index)的综合量值为依据,结合Wilcoxon符号秩检验,确定分类数量及各子类的代表性样本,初步构建光谱样本集。随后,从色域完整性角度对初步建立的样本集进行补充,最终构建由100个样本组成的全色域光谱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该样本集在99%置信条件下的色彩易变性指数可低至3.28,且均匀分布于敦煌色彩体系的整个色域,因而可以为敦煌色彩再现过程中合理的选用具有高恒常性水平的色彩提供数据参考及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89.
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大π共轭高分子———聚吡咯 {2 ,5 [ 二( 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PDMAB) ,它能溶于强酸的水溶液,在1mol/L 的盐酸中溶解度为0-5 ~1-0g/100mL.通过EA、XPS、FT IR、UV Vis NIR、In situ UV Vis NIR 对PPDMAB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质子化、碘掺杂、浓硫酸(98 % ) 掺杂等处理,PPDMAB的电导率提高2~4 个数量级(δ= 10 - 7 ~10- 5S/cm) .在质子化、去质子化的过程中PPDMAB发生了可逆的颜色变化,本征态( 综色) 质子态( 墨兰色) .  相似文献   
990.
于天燕  万尤宝 《物理学报》2000,49(3):463-467
报道了利用引上提拉法生长晨线性光学晶体铌酸钾锂,并且其实现了对准连续可调谐钛宝激光倍频。在波长为890-952nm范围内,通过室温下非监界相位匹配,得到445-476nm的二次谐波。抽运光强为144-269nW,二次谐波强度为0.58-1.73mW,倍频效率可达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