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化学   76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高原  张茂根  王炳祥  沈健 《应用化学》2006,23(9):1027-0
DDM-PMDA-HAB-噁唑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耐热性;共聚酰胺酸;共聚酰亚胺;噁唑酰亚胺共聚物;聚苯并噁唑;制备;耐热性中  相似文献   
72.
通过己二异氰酸酯(HDI)在聚醚氨酯(PU)表面构建磺铵两性离子结构,以改善其不凝血性能,首先用HDI活化PU表面,生成PU-NCO衍生物;然后通过N,N-二甲基乙醇胺(DMEEA)中的-OH和PU表面的-NCO反应生成PU-N(CH3)2;最后用丙磺酸内酯(PS)进行开环.生成磺铵两性离子结构,用ATR-IR表征了各步反应,对构建前后材料的抗血小板粘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磺铵两性离子结构具有优异的抗血小板粘附性.  相似文献   
73.
电池级Co3O4;正极材料;沉淀焙烧法;表征  相似文献   
74.
脉宽压缩光栅用多层膜制备和性能测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给出了以413 nm作为写入波长,1053 nm作为使用波长的多层介质光栅膜的设计,计算表明膜系H3L(H2L)^9H0.5L2.03H满足光栅膜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制备得到的样品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使用波长和曝光波长处满足设计要求,其抗激光损伤阈值在光正入射和51.2°入射时分别为14.14 J/cm2和9.32 J/cm2,膜系的应力表现为压应力.  相似文献   
75.
基于Au纳米通道膜分离测定芦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健  黄杉生  彭斌  屈永霞  李瑞娜 《化学学报》2007,65(22):2533-2538
采用化学沉积法将Au沉积到聚碳酸酯滤膜(PC-Mem)上, 制备了直径10 nm左右的Au纳米通道膜(Au-Mem). 实验考察了芦丁在纳米通道膜上的透过特性, 在电场作用下, 芦丁与铝形成的荷电配离子在电场力驱动下透过修饰了对巯基苯胺(PATP)的Au纳米通道膜, 实现了芦丁的分离与测定. 成功地对复方芦丁片中的芦丁分子进行了分离与测定, 回收率为96.3%~99.3%.  相似文献   
76.
本工作用锡和锌两种溶胶对硅灰石进行表面处理。用酸碱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比表面测定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处理对硅灰石表面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经过溶胶处理,锡或锌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包覆在硅灰石的表面,使得硅灰石的表面组成、形貌和酸碱性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7.
78.
基于非均匀膜理论提出一种存在微缺陷的介质基底的折射率分层模型,将基底依次分为表面层、亚表面层和体材料层,其中表面层和亚面层分别等效为折射率服从统计分布的非均匀膜,将它们分别再次细分为N1和N2个子层,每一子层均视为均匀介质 膜.应用光学薄膜特征矩阵法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单层介质膜的光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基底的表面和亚表面微缺陷改变了薄膜和基底的等效折射率,导致了准Brew ster角和组合反射率与理想情形的偏离.同时这些微缺陷也改变了光在薄膜和基底中的传播 特性,因此反射相移和相位差均偏离理想情形.在研究基底的微缺陷对多层介质膜光学性能 影响的分析和计算时,该模型同样适用. 关键词: 微缺陷 介质薄膜 非均匀膜 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79.
以嫁接法制备的Al-SBA-15为载体,醋酸锰为活性组分前驱体,通过浸渍法制备Mn/Al-SBA-15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Py-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剂进行分析,以模拟汽油中噻吩的脱除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Al/Si物质的量比,并结合表征结果对吸附剂脱硫过程进行机理探讨,最后研究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Al/Si(mol ratio)为1:45时,吸附剂脱硫性能最高;吸附剂主要通过酸碱作用吸附噻吩分子;Al的引入提高了吸附剂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80.
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CBMA)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亚硫酸钠为还原剂,采用自由基聚合工艺制备了羧基甜菜碱两性离子聚合物PCBMA,并对其进行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物具有预期结构。进一步以葡萄糖氧化酶(GOD)为模型酶,分别制备了添加和未添加聚合物PCBMA的GOD溶液,在四种不同温度下探究酶的活性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PCBMA的GOD在65℃条件下经过12h后,其活性浓度是对照样GOD 1h时活性浓度的103%;未添加PCBMA的对照样12h后GOD活性浓度仅为1h时的35%。羧基甜菜碱两性离子聚合物能够有效地维持酶的活性,并且温度越高聚合物对酶活性维持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