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6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32.
天然血红素基过氧化氢酶具有高选择催化性, 但易失活变性. 为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 以性能稳定的十六氯铁酞菁(FePcCl16)为活性中心, 四氨基吡啶为配体, 炭黑(CB)为载体, 合成了仿酶催化剂炭黑十六氯铁酞菁轴向配合物(FePcCl16-Py-CB); 通过热黏合法将其负载于低熔点皮芯聚酯纤维(LMPET)上, 生成易与水体分离的纤维负载型仿酶催化剂FePcCl16-Py-CB@LMPET, 并以H2O2为氧化剂, 地赛米松(DXMS)为底物, 构筑仿酶催化体系. 研究了该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性能及循环使用性能, 探讨了催化体系的催化机理及DXMS的降解历程. 结果表明, 异裂H2O2产生的高价铁氧[Fe(Ⅳ)=O]为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体系呈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能. 该催化体系在120 min内降解的最终产物均为小分子酸.  相似文献   
133.
汪洋 《大学化学》1999,14(5):37-40
由中心力场近似模型出发,推导出元素电离能的若干规律,并由此提供了求算元素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的多种方法。另外还介绍了求有效主量子数的经验公式和推测原子中电子分能级排布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4.
针对国家标准方法GB 5009.208-2016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约6 h)等问题,改进了提取方法和衍生方法,并应用于畜禽肉中色胺、尸胺、β-苯乙胺、酪胺、亚精胺、腐胺、组胺和精胺等8种生物胺含量的测定。取绞碎样品10 g,加入50 g·L^(-1)三氯乙酸溶液20 mL、正己烷10 mL及1 000 mg·L^(-1) 1,7-二氨基庚烷内标溶液1.0 mL,混匀后涡旋15 min,超声提取15 min,离心5 min。取0.5 mL上清液置于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2 mol·L^(-1)氢氧化钠溶液100μ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00μL、10 g·L^(-1)丹磺酰氯衍生溶液2.0 mL,振荡混匀,于60℃反应15 min。加入100μL氨水,于60℃保温15 min,以终止衍生反应。加入乙腈稀释至5 mL,用0.22μm滤膜过滤,滤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在Phenomenex Kinetex色谱柱上以不同体积比的甲醇-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可在1.5 h内完成检测,8种生物胺的质量浓度均在5.00~25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21μg·kg^(-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和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回收率为80.4%~95.6%,日内(n=6)、日间(n=5)精密度试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5.1%和2.3%~6.2%;方法用于20批畜禽肉的分析,除组胺外,其他7种生物胺均有不同程度检出。  相似文献   
135.
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一维试验原理有效性的论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汪洋  夏源明 《实验力学》1997,12(1):126-134
本文对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建立了简化的含有多个轴向和环向的物理和几何间断面的空间轴对称线弹性动力学系统模型,用二维有限差分法和自编的BBID-Ⅱ程序进行数值分析,并提出双虚边界法来计算物理间断面上的位移。用多种方法,特别是通过将包含内部界面的非均质变截面二维轴对称圆杆的泊松比退化为零,然后求得其差分数值解,再将此差分数值解与一维等效简化变截面非均质圆杆的解比较的方法,对有限差分方法和有限差分程序BBID-Ⅱ进行了较充分的考核。数值分析成功地模拟了弹性应力波作用下的冲击拉伸试验过程,在线弹性的框架内论证了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的试验原理成立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6.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建立了鱼肉样品中含卤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鱼肉样品用正己烷丙酮(1∶1,V/V)提取,凝胶色谱和复合硅胶柱净化,浓缩富集,全二维气相色谱联用飞行时间质谱(DB-5MS毛细管色谱柱联HT-8色谱柱)检测.软件自动识别后,经三步筛查,共鉴定出含氯或溴化合物72种,其中包括33种多氯联苯,9种有机氯农药,4种多溴联苯醚,4种DDT代谢产物,2种氯代茴香醚,2种氯苯乙烯,1种氯代茴香硫醚及1种甲基三氯生.另外,从质谱信息上看,有16种化合物明显含氯或含溴,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谱库信息不能准确识别.采用外标定量法,对鱼肉样品中检出的主要的10种多氯联苯和1种多溴联苯醚进行了准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7.
致密砂岩逆向渗吸作用距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致密油储量丰富, 但多数致密储层波及效率低, 衰竭开发效果较差. 逆向渗吸是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途径, 目前许多学者主要针对致密油藏渗吸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 而对于渗吸作用距离(表征致密油藏渗吸作用范围)研究较少. 本文采用CT在线扫描装置建立了致密岩心逆向渗吸作用距离量化方法, 明确了逆向渗吸的作用范围, 进一步研究了流体压力、含水饱和度、岩心渗透率和表面活性剂对逆向渗吸作用距离的影响, 阐明了逆向渗吸作用距离与渗吸采收率的关系, 为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提供指导. 研究结果表明, 渗透率为0.3 mD的致密岩心逆向渗吸作用距离尺度仅为1.25 ~ 1.625 cm; 5 MPa条件下渗透率为0.302 mD的岩心逆向渗吸作用距离为1.375 cm. 在本实验条件下, 流体压力和初始含水饱和度对致密岩心逆向渗吸作用距离的影响较小, 而渗透率和表面活性剂对致密岩心逆向渗吸作用距离的影响显著, 渗透率为0.784 mD的岩心逆向渗吸作用距离相较于渗透率为0.302 mD的岩心提高2.63倍. 逆向渗吸作用距离是渗吸采收率表征的重要参数, 决定了逆向渗吸作用的波及范围.   相似文献   
138.
基于2015年秋季南海深海区域43天的观测噪声与同步风速预报数据,研究南海风占主导海洋环境噪声风关特性,并对风生噪声源级公式进行修正。本地风速在3~14 m/s范围内变化时,在频段0.5~1.28 kHz,噪声强度近似正比于风速对数的2倍。据此关系,获得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风生噪声谱级。将Harrison风生噪声源级公式和海面噪声传输模型结合,构建深海风生噪声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求取最优的风生噪声源级公式系数项,使得在风占主导频段和风速范围内实验谱级与数值结果误差平方和最小,对Harrison风生噪声源级公式进行修正,并使其适用频段范围拓宽两倍。最后,利用南海其它区域实验数据检验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预报噪声级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可供预报南海风生海洋环境噪声级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9.
TiO2表面氧空位对NO分子吸附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洋  孟亮 《物理学报》2005,54(5):2207-2211
采用程序升温热脱附(TPD)实验方法测定了NO在TiO2表面吸附后的脱附谱,利用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TiO2吸附NO的原子簇模型及吸附前后的原子簇能级变化.结果表明,NO在TiO2表面吸附后可在两个峰值温度450和980K脱附出N2.TiO2表面经预覆氧处理后,N2的脱附量降低.吸附时NO中的O能够占据TiO2表面氧空位并与N脱离,而N原子则相互结合成为N2脱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证明在TiO2(110)表面能够存在氧空位并具备吸附NO的结构条件.  相似文献   
140.
建立了超高压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系统对渔用投入品中可能造成风险隐患的禁限用药物的快速筛查与定量技术.以水(含1%甲酸)-乙腈(1∶9,V/V)溶液进行提取,通过稀释降低基质效应,在Accucore RP-MS色谱柱(100mm ×2.1 mm,2.6 μm)上,以水(含0.1%甲酸)和乙腈(含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利用梯度洗脱、HESI离子化,Full-scan ddMS2 (TopN)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与预先建立好的药物标准品质谱、色谱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实现了53种禁限用药同时筛查确证与定量分析.各药物最低检出浓度均低于10 ng/mL,在0.01 ~ 1.0 μg/mL范围内,各药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8,根据实际测定结果设定对渔药及渔用饲料中筛查药物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5.0 mg/L,对渔药及渔用饲料基质添加10和100 mg/kg的各筛查成分,定量回收率均高于5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将本方法用于农业部渔用投入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项目中,共筛查68个样品,其中在29个渔用兽药样品中筛查出15种说明书中未标明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