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化学   383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65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183篇
物理学   5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调变的多元醇法制备了高分散碳载PtSn催化剂(PtSn/C),XRD测试结果表明金属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2 nm,略小于Pt/C催化剂,而晶格参数相对增大。通过电化学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研究了乙醇在PtSn/C催化剂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表明线性吸附态CO(COL)是主要的乙醇解离吸附物种,导致催化剂中毒,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当电位增大到0.3 V时,出现了乙醛和乙酸的红外吸收峰,作为乙醇解离吸附的竞争反应,乙醛和乙酸的生成有效抑制了催化剂中毒,随着电位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生成乙酸的选择性增大;电位进一步增大至0.4 V时有微弱CO2吸收峰出现,是乙醇电氧化的最终产物,主要来自于COL的氧化消耗。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PtSn/C催化剂上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982.
分析了某舰载飞机斜板滑跃起飞试飞时,前起落架在机轮出斜板而卸载后,缓冲器外筒轴向应力未减小反而陡增的现象。在介绍缓冲器结构、工作原理和受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缓冲器外筒轴向应力的计算模型;结合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揭示了缓冲器外筒应力陡增的原因。结果表明:外筒轴向应力与缓冲器的行程和活塞运动速度相关,起落架出斜板后外筒应力陡增的主要原因是起落架突伸时,活塞杆高速伸出引起油液阻尼力大幅增加及高速伸出的起落架的下部质量在反阻活门关闭瞬间对外筒底面的撞击。  相似文献   
983.
提出了一种锥形靶层裂实验新方法,开展非一维应变冲击条件下高纯铜初始层裂行为实验研究,讨论了锥形靶内部损伤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由面速度典型特征之间的内禀关系.结果显示:1)初始层裂的锥形靶内部出现了连续损伤区,损伤区扩展方向与锥面平行,从锥底到锥顶呈现了不同的损伤状态,从微孔洞独立长大到局部聚集,最后形成宏观裂纹,这种损伤状态分布特征归因于锥形靶内部拉伸应力幅值和持续时间的空间演化;2)通过锥形靶横截面损伤度定量统计分析,揭示损伤演化早期的微孔洞成核与早期长大过程是随机的,而损伤演化后期的微孔洞聚集过程具有显著的局域化特征;3)不同位置处实测的自由面法向粒子速度剖面呈现出典型的层裂Pull-back信号,但是通过与内部损伤分布特征对比,揭示基于Pull-back速度获得高纯铜层裂强度本质是微孔洞成核阈值应力,Pull-back回跳速度斜率反映了损伤演化速率,Pull-back回跳幅值与损伤度引起的应力松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哈茨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中活性有效成分单端孢霉烯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并测定提取液中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含量,以保留时间和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质谱特征离子峰(m/z292、277、149、135、121和107)为定性分析依据,用外标法定量。在所建立的分析条件下,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为8.09min,方法检出限为0.04μg/L;在0.5~5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回收率102.3%;RSD为0.86%。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为哈茨木霉菌菌株改造和发酵生产研究中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跟踪检测提供灵敏、准确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85.
本文对PAG、POE、PAO和AB四种润滑油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G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又从PAG/CO2混合物的溶解性和粘温特性证明了PAG比较适合CO2跨临界循环.最后对工质CO2夹带的微量PAG对压缩机、膨胀机、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的性能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超临界换热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润滑油虽然有助于改善压缩机、膨胀机性能,但造成了换热器性能的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986.
Many mechanical,thermal and transport behaviors of polymers and metallic glasses are interpreted by the freevolume model,whereas their applications on thermal expansion behaviors of glasses is rarely seen.Metallic glass has a range of glassy states depending on cooling rate,making their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vary with the glassy states.Anharmonicity in the interatomic potential is often used to explain different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in crystalline metals or in different ...  相似文献   
987.
以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参比对象,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聚酯3种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塑PVC体系的效果,对其力学性能、低温性能、稳定性能与光学性能等做了全面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上,DOTP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低温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稳定性能上,聚酯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光学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针对不同使用领域,DOTP、DINCH和聚酯可取代统增塑剂DOP。  相似文献   
988.
We report an enhanced rejuvenation in hot-drawn micrometer metallic glassy wires(MG wires)with the size reduction.Compared to metallic glasses(MGs)in bulk form,the modulus and hardness for the micro-scale MG wires,tested by nanoindentation methods,are much lower and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ing size,with a maximum decrease of〜26%in modulus and^17%in hardness.This pronounced rejuvenation is evidenced by the larger sub-Tg relaxation enthalpy of the MG wires.The pronounced rejuvenation is physically related to the higher energy state induced by a combined effect of severely thermomechanical shearing and freezing the shear How into a constrained small-volume region.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ternal states and properties of MGs can be dramatically changed by a proper modulation of temperature,flow stress and size.  相似文献   
989.
非天然α-氨基酸作为一类在合成与药物化学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发展其高效的合成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化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由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易得的亚胺酯原位制备的金属化亚甲胺叶立德,作为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α-官能团化反应,已经成为构建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重要手段.在过去近20年中,金属路易斯酸催化的基于亚甲胺叶立德合成非天然氨基酸的报道不断涌现.根据亲电试剂种类划分,总结了近年来金属化亚甲胺叶立德在非天然氨基酸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0.
统计百年来诺贝尔科学奖发现,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经历了经典有机合成阶段、有机合成艺术阶段和科学设计阶段,预示着有机合成将继续在新试剂、新反应、新方法、新理论的发现等方面取得很大的发展,在化学生物学、分子工程和绿色化学领域里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