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598篇
化学   968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149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240篇
物理学   9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Introducing Bt Gene Into Maize With Ovary Inj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reported here that Bt toxin gene has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into maize inbred line by ovary inje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One transgenic plant (To) has been confirmed by Southern blotting and PCR test, and 71 progenies (T1) from T0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self-pollination. Of these 71 progenies, seven plants demonstrated positive results in the PCR test; four were used to feed Asian corn borer, and certain effect of insect-resistance was observed. The experiments on the ovary injection in Hainan Province have also been repeated, thus providing new ch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o the maize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22.
环三藜芦烃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三藜芦烃是一类基于藜芦醚与甲醛缩聚物的大环主体分子,其具有独特的C3对称结构和刚性的富电子空腔,在超分子化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环三藜芦烃及其衍生物在分子识别与超分子组装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3.
以一端为肉桂酸酯光交联基元、中间为聚己内酯长柔性链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大单体FM5C为第三单体,与马来酸酐(MAH)及苯乙烯(St)单体以AIBN引发共聚合,制备了光敏感三元共聚物P(FM5C-co-MAH-co-St).该三元共聚物可在选择性溶剂中形成纳米胶体粒子,并可先利用肉桂酸酯基元的光照交联作用使胶体粒子内聚合物交联,进而利用羧酸酐基元与2-氨基吡啶的室温氨解反应改变胶体粒子形态.用FTIR、GPC、1H-NMR等对该聚合物及其氨解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芘探针等技术研究了该聚合物胶体粒子微观形态、粒径与微环境在光照交联后及氨解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P(FM5C-co-MAH-co-St)在选择性溶剂中可自组装成球形胶体粒子,肉桂酸酯光照交联作用使胶体粒子中的聚合物团聚得更加紧密,从而使其粒径更小、疏水区域更加集中;而进一步的室温氨解反应则使聚合物胶体粒子更松散、粒径变大.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用羟基对甲苯磺酰氧基碘苯与聚苯乙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得到大分子阳离子碘鎓盐光引发剂聚苯乙烯碘鎓-六氟锑酸盐(PS-I·SbF6).用核磁共振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对其进行了表征.与小分子碘鎓盐系光引发剂相比,PS-I·SbF6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max红移,在240-270 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固化成膜后其相对迁移率较小分子光引发剂有显著下降.初步研究了PS-I·SbF6在环氧体系中的光固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有较好的光固化和后固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5.
尤秀丽  韩大雄  翁文  赵玉芬 《化学学报》2008,66(17):1974-1978
利用分子力学方法, 建立了苯基甘氨酸型手性固定相Chirex 3001的简化模型, 并探讨了手性固定相Chirex 3001与安息香和联萘酚及其类似物的识别机制. 模拟结果表明, 固定相主体与手性客体分子识别作用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们之间的π-π堆积、氢键和范德华等作用. 主体与(S)-构型的客体1~3结合能力强于(R)-构型的客体, 而对于客体4~6, 则是与(R)-构型的结合强于(S)-构型, 这与高效液相色谱拆分实验结果相符. 客体1~3对映体在Chirex 3001柱上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02, 1.04和1.11, (R)-构型先被洗脱; 客体4~6对映体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23, 1.26和1.09, (S)-构型先被洗脱.  相似文献   
126.
诺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文献报道的测定诺氟沙星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2]、毛细管电泳法[3]、分光光度法[4-6]、荧光法[7]和化学发光法[8-10].本研究观察到在碱性介质中诺氟沙星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反应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文献[8-10]报道的化学发光法相比,发现此体系十分稳定,操作简单,试验费用低;方法的检出限为 2.0×10-6g·L-1,线性范围为8.4×10-6~1.2×10-2g·L-1,对 6.O×10-4g·L-1诺氟沙星平行测定 11 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6%,已用于滴眼液及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制备了可用作氨基酸及小分子聚合物的MALDI-FTMS分析基质的β-环糊精包覆多壁碳纳米管.通过引入β-环糊精改善其碳纳米管亲水性.所制备的β-环糊精包覆多壁碳纳米管的扫描电镜图表明,该碳纳米管呈现纳米带状结构.与通常的氧化碳纳米管相比,所制备的β-环糊精改性CNT具有更低的背景信号.进一步采用氨基酸及聚乙二醇等小分子化合物对所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评价,得到很强的氨基酸及聚乙二醇的碱金属离子加合峰,表明该材料可使小分子化合物解吸离子化,且背景干扰小不会影响到小分子化合物检测.由此可见,制备的β-环糊精包覆多壁碳纳米管适于小分子化合物的MALDI-MS分析.  相似文献   
128.
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溶剂尺寸对ABA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溶剂尺寸是决定共聚物聚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溶剂尺寸的增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所形成的胶束可以发生从球状到棒状再到囊泡状的转变。通过对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对数随溶剂尺寸变化曲线的分析发现,增大溶剂尺寸会使溶剂的溶解性变差,由此引发体系中的一系列形态转变。此外,通过对体系自组装形貌结构相图的分析发现,增大溶剂尺寸或增加疏水作用同减小亲水作用对于自组装形态的改变具有同等效果。  相似文献   
129.
以香豆素二硫化物(C-S-S-C)/三丁基膦复合体系为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末端为香豆素光响应基元的双亲性遥爪聚合物(C-PDMAEMA). 用FTIR, GPC, 1H NMR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研究表明该遥爪聚合物可直接在水中形成纳米聚集体|且其香豆素端基可在365 和254 nm交替光照下进行可逆光二聚反应. 同时纳米粒度跟踪(Malvern Zetasizer Nano-ZS)、透射电镜(TEM)跟踪结果表明, 随香豆素端基光二聚反应的进行, 聚合物纳米聚集体的粒径逐渐增大|反之, 随着光解二聚反应的进行, 该纳米聚集体的粒径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食品中EDTA二钠盐。液态食品(5g)直接加水40mL提取;固态或酱状食品(5g)加水15mL及三氯甲烷20mL匀质后离心,取其上清液,残渣重复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在提取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超声10min衍生化后,定容至50mL。取样品溶液5mL,经MAX阴离子交换柱净化,用甲酸-甲醇-水(10+50+40)混合液6mL洗脱,洗脱液经80℃吹氮蒸干,用水溶解后进行HPLC-MS/MS分析。EDTA二钠盐的质量浓度在1.0~50.0mg·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S/N)为5mg·kg-1。应用提出的方法分析了4种食品样品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8.3%~96.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