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4篇
化学   141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87篇
物理学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1 毫秒
401.
一种成像光谱仪前置物镜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的成像光谱仪要求其光学系统在宽视场和宽波段范围内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无遮栏三反射镜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三反射镜消像散系统包括两个非球面凹反射镜和一个凸球面反射镜。系统的视场角可达到5°,并实现了平场、远心光路的设计,可满足大视场高分辨成像光谱仪前置物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02.
Based on our study on field emission from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we experimentally manufactured 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triode with a MWNTs cold cathode, and demonstrated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MWNTs as field emitters. The measured luminance of the phosphor screens was 1.8 × 103 cd/m2 for green light. The emission is stable with a fluctuation of only 1.5% at an average current of 260 μA.  相似文献   
403.
核物理数据智能化管理和网络共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主要的国际核物理基本数据资源收集、遴选和研究分析,建立了各类数据集合的完整数据字典,以关系模型理论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为指导,研究设计了不同种类的关系型核物理数据库的管理和检索工具,实现了由核物理基础数据、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应用服务软件和网络与数据库安全保障等部分组成的核物理数据智能化管理与共享信息系统.基于Linux+Apache+SSL+PHP+MySQL的系统配置,将在线计算技术和数据可视化研究相结合,实现了三大类型的9个关系型的国际核物理数据库的网上发布,向用户提供包括在线检索、模糊查 关键词: 核物理基础数据 关系型数据模型 数据可视化 在线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404.
颗粒堆密度变化对堆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当一无黏性颗粒堆的中间部分密度略小于两边,从而使中部的弹性强度明显低于两边时,堆底的压力分布将在中间出现低陷.对从一固定点(或线)缓慢散落颗粒而形成的圆锥形(或楔形)堆,这一微小的密度变化可能来自颗粒沿堆边滚落时对堆产生了一定的扰动拍紧效应.计算表明用考虑了体弹模量随空间变化的弹性理论能很好地再现出观测到的压力分布. 关键词: 颗粒堆 应力分布 弹性理论  相似文献   
405.
用损伤理论方法预测铝合金薄板成型极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各向异性损伤理论研究2024-T3铝合金薄板的成形极限,通过构造有限元单胞模型预测薄板结构的极限应变.单胞模型由两相材料组成:铝合金基体和金属强化物.基体采用全耦合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描述,而金属强化物则视为弹脆性材料.采用所提出的缩颈准则,得到了双轴拉伸状态下铝合金薄板的极限应变,和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研究结果揭示有限元单胞模型可以提供铝合金的细观损伤机理信息,当忽略材料的损伤影响,采用金属薄板成型理论的研究结果将过高估计薄板的极限应变.  相似文献   
406.
以苯甲醛或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Wittig-Horner反应、Van Leusen吡咯合成法、水解等多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咯类氨基酸缀合物7a~7p.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MCF-7,MGC80-3,Hep G2,CT-26及HUVE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化合物对人体正常细胞HUVEC无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7a~7h对Hep G2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i~7p对MCF-7及MGC80-3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o~7p对MCF-7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07.
本文利用克雷洛夫函数的组合,构造了一个适应于固支边界条件的梁函数。首先将它应用于均质各向同性、受任意载荷二端固主梁.由计算结果发现,该梁函数具有很高的收敛速度,仅取前两项,其结果和材料力学结论相比,其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左右。而后将此梁函数用于求解四边固支复合材料短形板的挠曲变形。通过一系列的参数变化对最大挠度的影响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08.
静电伺服微加速度计的量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推导了静电伺服加速度计在定极板上施加直流偏压、交流驱动电压,动极板上有反馈直流电压和交流检测电压的情况下,检测质量(动极板)受到的静电力。通过对静电力的分析,得出静电伺服彻。速度计的量程除了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静电力限制外,还需满足电刚度小于与机械刚度的条件,该电刚度是极板上所有的直流电压、交流电压产生的电刚度之和。离心实验证明,利用该原则设计的“叉指”结构静电伺服微加速度计的量程达到了设计值。该设计原则可以为此类加速度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9.
在不同温度及模拟血液pH值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 HAR)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HAR有规律地使H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猝灭机制为两者形成复合物而引起的的静态猝灭;不同条件下两者结合常数KA均大于105 L/mol,结合位点数n≈1.由Van′t Hoff方程计算获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由ΔG、ΔH和ΔS均小于0可知,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且两者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根据F(o)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计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的结合距离r在4.01~4.28 nm范围内,表明两者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HAR使H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导致HSA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1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装置,已经备受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关注.然而,高活性、高稳定性与低成本的铂基阴极氧还原(ORR)电催化剂的缺乏,严重限制PEMFC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提高贵金属铂的电催化性能,核壳纳米结构的研究受到广范关注.然而,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过程通常需要采用有机前驱体、表面活性剂与较高的反应温度,导致大多核壳结构制备方法的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在室温下无表面活性剂与高沸点溶剂的参与下,通过钯表面吸附的解离的氢原子来还原K2PtCl4,得到Pd核@Pt壳纳米结构.通过改变加入K2PtCl4的量,可以成功控制壳的厚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得知,我们制备了铂壳厚度分别为0.45,0.75,0.9 nm的核壳结构.Pd核@Pt壳纳米结构的良好的纳米晶体结构与外延生长模式,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与能量色散谱仪(EDS)得到证实.同时,所制备Pd核@Pt壳样品的核壳结构通过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元素分布(HAADF-STEM-EDX)表征方法,得到证实.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证实,样品Pd核@Pt壳并无单独的Pd或Pt衍射峰出现,而是表现出良好的同种晶相结构;相对于单质Pt,样品中Pd核的存在导致Pd核@Pt壳核壳结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晶格紧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钯核的存在导致铂壳的电子结合能增大,并且当铂壳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核壳结构引起的电子效应维持不变.通过XPS分峰拟合可知,Pd核@Pt壳结构中零价态的铂含量均在80%以上,并且零价态的铂含量随着铂壳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与XPS,发现铂的表面富集现象,并且铂表面富集现象随着铂壳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半电池中,经过循环伏安扫描活化,Pd核@Pt壳表现出明显的铂的氢吸附与脱附特征峰,再次证明了铂壳层的成功包覆.Pd核@Pt壳纳米颗粒表现出优于Pt/C(JM)的面积比活性、质量比活性及电化学稳定性.核壳结构的良好的ORR电催化性能,来源于催化剂表面含氧物种吸附强度的减弱;上述现象归因于钯核与铂壳之间的电子效应与晶格应力效应.此处简易、清洁的核壳结构制备方法也可以用来在温和条件下制备Ni核@Pt壳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