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0篇
化学   140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研究Cu(II),Fe(III)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内源荧光的猝灭,探讨了Cu(II),Fe(III)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基于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获得了人血清白蛋白第一类Cu(II)结合部位与214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1.8nm,并讨论了Cu(II),Fe(III)与HSA结合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2.
Cu(Ⅱ),Fe(Ⅲ)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Cu(Ⅱ),Fe(Ⅲ)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内源荧光的猝灭,探讨了Cu(Ⅱ),Fe(Ⅲ)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基于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获得了人血清白蛋白第一类Cu(Ⅱ)结合部位与214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1.8nm,并讨论了Cu(Ⅱ),Fe(Ⅲ)与HSA结合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3.
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金属基抗肿瘤药物前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的金属基抗肿瘤药物前期研究概况。介绍了中药活性成分生物碱、黄酮、醌类化合物以及斑蝥素、香豆素、白花丹素等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抗肿瘤活性、与DNA作用的研究进展,对基于中药活性成分金属基抗肿瘤药物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4.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简称BHb)与纳米雄黄的相互作用。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观察到,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增加,牛血红蛋白406 nm附近的特征Soret吸收带红移至413 nm,且强度逐渐降低。强度的降低表明纳米雄黄可能使部分血红素辅基逐渐从它们的键腔中脱离出来。特征峰位的红移推测为纳米雄黄中的砷结合了血红蛋白中的氧,诱导血红蛋白脱氧,变成脱氧血红蛋白,其构象由R态转变成T态。由荧光光谱研究可以得出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增加,牛血红蛋白338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Stern-Volmer方程分析表明,纳米雄黄静态猝灭牛血红蛋白的内源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的计算结果均表明,牛血红蛋白与纳米雄黄的结合常数k的数量级达到109。  相似文献   
125.
Ni(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生理pH(7.43)及pH(5.0)条件下Ni(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生理pH条件下 ,Ni(Ⅱ)在HSA或BSA中均有2个强结合部位 ,而在pH(5.0)条件下 ,只有1个强结合部位。Hill图分析表明Ni(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均产生较强的正协同效应。通过不同pH对Ni(Ⅱ)与HSA或BSA结合的影响及Ni(Ⅱ)与Cu(Ⅱ)和Ca(Ⅱ)的竞争结合的结果 ,推测了两个强结合部位可能的结合位点和配位原子。竞争结果还表明Cu(Ⅱ)对Ni(Ⅱ)的结合有明显拮抗作用。Ca(Ⅱ)对Ni(Ⅱ)的结合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6.
共振Rayleigh散射研究Ⅰ~-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振Ravleigh散射并结合平衡透析法研究了I~-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 albumin,简称HAS)或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简称BSA)结合平衡.观测到I~-对HSA和BSA的共振Ragleigh散射、倍频散射有增强效应,却导致荧光猝灭.平衡透析结果表明: I~-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不符合Scatchard模型,却能较好地符合相平衡分配规律,表观相分配常数受pH影响,其数量级为104.Cl-和其他阴离子很可能是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I-的结合.根据不同的pH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推测I-是与白蛋白上质子化的碱性氨基酸残基结合.  相似文献   
127.
Mn(Ⅱ)与HSA或BSz的结合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1]曾在紫外区观察LMCT谱带,研究了1∶1Mn(Ⅱ)-HSA和Mn(Ⅱ)-BSA在生理pH(7.43)下金属中心的结构,认为Mn(Ⅱ)在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中的优先结合部位最可能位于HSA或BSA的N-端三肽段上,涉及4个含氮基团,第5个配位原子是ASP1上的羧基氧.用平衡透析法进一步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Mn(Ⅱ)在HSA和BSA中的结合部位的类型、数目及结合能力,并探讨了优先结合部位的可能位置和(或)配体.......  相似文献   
128.
用紫外光谱观察到Ni^2^+离子与人或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表明Ni^2^+离子的结合可以诱导人或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从对Ni^2^+离子有较弱亲和力至较强亲和力构象态的缓慢变化(T-R转化); 这一构象变化为试样的旋光能力随时间变化进一步证实;测得并讨论了这一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和活化参数; 推测这一构象变化可能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的IA亚区, 并且很可能是一种促使IA亚区变得更加开放的"绞链式运动"。  相似文献   
129.
周健  刘星  陈振锋  梁宏  李言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11):1267-1271
标题化合物{[Cu(C18H17N3O2)]2(COO)}(ClO4).3H2O(1)由Cu(ClO4)2.6H2O\甲酸、水杨醋缩4-氨基安替吡啉经溶剂热反应得到,用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具体测定结果如下:单斜晶,空间群P2/c,a=15.1500(2),b=23.8857(11),c=12.9709(4),β=107.265(3)°,V=4482.3(3)3,Dc=1.349g/cm3,Z=4,Mr=910.28,μ=1.066mm-1和F(000)=1872,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1=0.0924,wR2=0.2514。在此晶体结构中,2个铜离子被COO-和苯酚氧桥联形成二聚单元,每个Cu(Ⅱ)是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130.
合成了Schiff碱N-氧化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PNOS)及其配合物[Cu(PNOS) (NO_3)_2],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结构。PNOS晶体中通过传统 氢键形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再由非传统氢键自组装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Cu (PNOS)(NO_3)_2]中的铜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结构,Schiff碱(PNOS)通过N-氧 化吡啶N-O的O原子,亚胺基C=N的N原子,及羰基C=O的O原子与铜配位;一个硝基以 单齿配体形式与铜配位,另一个则以双齿配体形式配位。配合物分子通过经典氢键 相互作用,形成单层二维网状结构,再通过非经典氢键作用,自组装成双层二维网 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