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841篇
化学   1523篇
晶体学   48篇
力学   260篇
综合类   92篇
数学   615篇
物理学   146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车载抬头系统是未来车载仪表显示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在抬头显示系统自由曲面反射镜测量过程中不同区域特征相似、不易提取特征点,以及优化时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三维点云与抬头显示反射镜面形模型匹配的方法,实现了高稳定性、高精度配准和误差评价.首先测量数据和模型数据转换成点云文件,经过三维旋转,使点云的法向...  相似文献   
172.
强光林  杨易  陈阵  谷正气  张勇 《力学学报》2020,52(5):1371-1382
本文将汽车绕流模块化为各典型局部流动,通过常用湍流模型对各典型局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湍流模型对转捩的捕捉能力是准确模拟汽车绕流的关键. 在分析汽车绕流分离及转捩机理的基础上,优化了稳态和瞬态求解方法,改进了湍流模型对转捩的预测能力,进而提高了湍流模型在汽车流场模拟上的精度. 针对汽车绕流的稳态问题,将流线曲率因子及 响应阈值引入 LRN $k$-$\varepsilon $ (low Reynolds number $k$-$\varepsilon $) 模型,获得了一种能够更准确预 测转捩的改进低雷诺数湍流模型 (modified LRN $k$-$\varepsilon $),改善了原模型对湍流耗散率的过强依赖性及全应力发展预测不足等问题;针对汽车绕流瞬态求解,通过分析 RANS/LES 混合湍流模型的构造思想及特点,引入约束大涡模拟方法,结合本文提出的改进的 LRN $k$-$\varepsilon $ 湍流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准确捕捉转捩现象 的转捩 LRN CLES 模型. 分别将改进的模型用于某实车外流场和风振噪声仿真中,通过 Ansys Fluent 求解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常用湍流模型的仿真结果、HD-2 风洞试验结果和实车道路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改进后的湍流模型能够更准确模拟复杂实车的稳态和瞬态特性,为汽车气动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及有效数值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3.
炸药燃烧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可以进入基体裂纹中引发炸药表面热传导燃烧,形成所谓的对流燃烧。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断上升的气体压力反过来又使炸药基体产生更多的裂纹,为对流燃烧提供更多的通道和燃烧表面积,快速生成大量产物气体导致高烈度反应现象的产生。本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强约束球形装药中心点火实验,针对一种HMX为基的PBX炸药,对高烈度反应条件下燃烧裂纹传播和反应增长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中采用测得的反应压力和壳体速度历程对反应烈度进行了量化表征。在带窗口结构中,早期炸药中的燃烧裂纹不可见;中期燃烧裂纹扩展到药球表面时,先形成4条沿经线方向近似对称的主裂纹,随后环向贯通并扩展到整个药球表面;最后的剧烈反应造成强烈发光。上述反应演化经历低压增长阶段约为100 μs,之后伴随着壳体变形膨胀产生剧烈的反应,此时产物压力在约10 μs时间内超过1 GPa,并形成约20%相对于裸炸药爆轰的超压输出。在全钢结构中,20 mm厚的壳体膨胀速度最大可达到500 m/s,此时壳体完全破裂。  相似文献   
174.
偶动画是动画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与传统手绘动画同步出现,甚至更早。偶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拍摄方法和艺术魅力,为众多艺术家和观众所喜爱。偶动画影片设计周期长、工作量大、生产过程复杂、经济风险高,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完成一部5 min的定格动画影片,通常需要数年。本文以丹麦知名动画导演克里多夫·皮拉丹的《柏树山上的风》及德国格里高利·祖坎导演的《龙焰火枪》为例,提出以故事情节(storyline(i)),?i1,2,,n?与情景链(scenario?chain)语法有限集的形式语言表达式分解偶动画电影的故事元素,通过叙事空间(narrative?space)中镜头画面的组接逻辑,形成不同叙事结构,以分析定格动画电影的故事寓意(implied?meaning),从故事计算的角度将其转化为标准化设计流程,为构建偶动画电影故事建模理论以及辅助智能计算提供思路,方法提高了偶动画电影的设计与制作效率,为多学科协同创作提供了新模式,使普通偶动画爱好者也能参与创作。  相似文献   
175.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先在玻璃衬底上室温下沉积Zn金属薄膜,接着先后在200和400 ℃温度下的硫蒸气和氩气流中进行退火,生长出 ZnS 薄膜。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分别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 (PAT)、X射线衍射仪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该ZnS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具有约80%的高透光率,随着硫化时间的增加,其带隙由3.55 增加到3.57 eV,S/Zn原子比从0.54上升至0.89,薄膜质量明显得到改善,相对于以前报道的真空封装硫化所制备的ZnS薄膜,硫过量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此外,慢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谱对硫化前后薄膜样品中膜层结构缺陷研究表明,硫化后薄膜的S参数明显增大,生成的ZnS 薄膜结构缺陷浓度高于Zn薄膜。  相似文献   
176.
以单羧基β-取代酞菁锌和王氏氨基树脂为原料,合成了2种氨基酸单取代酞菁锌:2-L-苯丙氨酸-羧基-β-单取代酞菁锌和2-L-组氨酸-羧基-β-单取代酞菁锌,其结构经UV-Vis,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77.
张宏  童庆松  贾莉  王新平  施继成 《合成化学》2007,15(1):12-15,49
合成了硫醚官能化、膦官能化及未官能化的二茂铁咪唑盐,并研究了以其作为N-杂环卡宾配体前体对Pd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影响,发现在4-甲基溴苯与苯硼酸偶联反应中以膦官能化的配体对催化性能提高有利,而硫醚官能化不利于催化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8.
催化链转移聚合制备接枝型两亲共聚物及其溶液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制备接枝型两亲共聚物, 通过表面张力仪、偏光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和小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两亲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及其相结构. 首先末端带有可聚合双键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大分子单体(PtBMA Macromonomer)通过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 所用到的催化链转移剂为二水合双(二氟化硼苯二酮肟)合钴(II) (COPhBF). 然后将所得到的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正丁酯(BA)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接枝共聚物PBA-g-PtBMA, PBA-g-PtBMA中PtBMA的侧链部分在酸性条件下定量水解成聚甲基丙烯酸(PMAA)并用NaOH中和得到主链疏水侧链亲水的接枝型两亲共聚物PBA-g-P(MAANa). 用Wilhelmy吊片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两亲共聚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发现其行为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同. 同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了两亲共聚物水溶液中聚集体的粒度, 发现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0.02~10 g/L)聚集体都存在两个粒度分布峰(约30和300 nm). 浓溶液(w=37.5%)的偏光显微照片呈现层状液晶的特征图案, 而流变研究表明此时体系具有明显的粘弹性, 说明体系形成了层状液晶. 并且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测定了层状液晶的层间距, 约为12.6 nm.  相似文献   
179.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外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带来的重金属污染趋于严重,如何防治这一问题应得到各界重视。机动车污染是公路两侧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0.
α核素211At具有良好的辐射生物学性质,以对肿瘤细胞具有高亲和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多肽类配体为载体则是实现211At肿瘤靶向治疗的最理想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211At标记蛋白质或多肽的方法的现状与进展,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