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19篇
晶体学   12篇
物理学   7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出BWO(Backward Wave Oscillator)慢波结构, 并在RADAN303加速器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电子束电压177kV、电流785A、磁场强度1.7T的条件下, 产生毫米波辐射功率18MW、频率39.8GHz、脉冲宽度3ns、模式为TE11的毫米波输出.  相似文献   
92.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 Ca2 MgSi2O7:Ce3+,Eu2,并研究其发光特性.Ce3+的发射带峰值位于410 nm,对应于Ce3+的5d→4f跃迁;Eu2+的发射带峰值位于530 nm,对应于Eu2+的5d→4f跃迁.双掺样品的发射光谱表明两种离子间存在高效的电偶极-电偶极能量传递.当Ce3+和Eu2浓度分别为2%和0.125%时,样品发射光谱(λex=360 nm)色坐标为(0.221,0.312),落在白光区.以上研究说明Ca2 MgSi2O7:Ce3+,Eu2+是一种适用于近紫外芯片的新型WLED荧光粉,其光色可调谐.  相似文献   
93.
A digital low level radio frequency (LLRF)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 high precision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is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upgraded direct current-superconductive (DC-SC) photocathode injector at Peking University. The design of this LLRF control system is described, including both the hardware and the internal algorithm. Analysis of disturbances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the requirement of ±0.1% for amplitude stability and ±0.1° for phase stability. Through experiments,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94.
The DC superconducting injector will be used in the PKU-THz facility which consists of a DC-gun and a 3+1/2-cell superconducting cavity. The cavity must accelerate the electron beam to 5.82 MeV which is susceptible to perturbations because of its narrow bandwidth.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s and influences of the perturbations in the 3+1/2-cell cavity are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the cavity. The design of a feedback based digital RF low level control system for the 3+1/2-cell cavity is accomplished.  相似文献   
95.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棒状BiPO4微晶,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渍-被烧法进行g-C3N4量子点表面修饰获得新颖的g-C3N4/BiPO4异质结。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HRTEM)、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的相组成、形貌和谱学特征进行了表征。选择罗丹明B(RhB)和苯酚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所得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16%(w/w) g-C3N4/BiPO4对RhB降解的速率常数分别是纯和的g-C3N4和BiPO4的16倍和4.6倍。g-C3N4量子点与BiPO4之间形成异质结,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自由基捕获实验进一步表明,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是催化降解RhB和苯酚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96.
通过分析光纤出射端面的光强分布,研究了光纤传输过程中激光二极管出射光束进入光纤时的指向角对出射端面光场分布的影响.提出一种影响光纤输出端光场的新因素,对数值孔径和光纤芯径两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将激光二极管出射的光束等效为大量光线,在二极管输出光的位置以及空间分布确定的情况下,使用光线追迹方法依次分析了单束和多束光的指向角以及光纤长度对出射面光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单束入射光指向角的偏差会引起光纤输出端面光强极值位置的偏移,多束的情况可以导致光纤输出端光强呈现明显的环状分布,得出了入射光束指向角的偏差是影响光纤出射面光强分布和峰值位置的重要因素的结论,而光纤长度的变化对上述分布状况同样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7.
陈聿  刘垄  黄忠  屠林林  詹鹏 《物理学报》2016,65(14):147302-147302
本文在一维金属光栅嵌入磁性介质的体系中实现了横向磁光克尔效应的增强.通过最优化金属光栅的嵌入深度来有效激发磁性介质中的波导模式与金属条带上的局域等离激元模式,从而使横向磁光克尔效应的响应得到巨大增强.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增强横向磁光克尔效应的新型等离激元微纳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应用于高性能磁光器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98.
以相变芯材为核心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技术,对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有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天然竹木为原材料,使用高温碳化方法得到碳化竹木,并使其分别吸附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最终与聚乙二醇(PEG2000)复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可以达到很好的包封率、热导率和光热转换效率提升效果.碳化竹木/还原氧化石墨烯/聚乙二醇三元复合相变材料包封率高达81.11%,熔化潜热为115.62 J/g,凝固潜热为104.39 J/g,热导率大幅提升至1.09 W/(m·K)(纯PEG2000的3.7倍),光热转换效率大幅提高至88.35%(纯PEG2000的3.1倍).  相似文献   
99.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Fe3+掺杂的三维分级纳米Bi2WO6,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HRTEM)、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的相组成、形貌和谱学特征进行了表征。选择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所得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3+掺杂Bi2WO6为新颖的分级纳米结构,且Fe3+掺杂能有效提高Bi2WO6的光催化活性,Fe3+掺杂量对Bi2WO6活性的影响显著;实验结果还表明,所得Fe3+掺杂Bi2WO6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易于回收。此外,还对Fe3+掺杂Bi2WO6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进行了研究,缺电子的Fe3+作为电子捕获中心有利于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提高Bi2WO6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0.
苯乙烯(ST)-间戊二烯(PD)通过阴离子聚合可以合成交替序列共聚物SP,基于此序列的嵌段共聚物在抗冲击高透明树脂、增韧树脂等领域有极大应用价值,同时极性化改性聚烯烃材料对提升产品相容性、耐氧化、耐热性及透明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为环氧化试剂对SP进行环氧化改性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SP分子量及环氧化剂类型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核磁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环氧化SP产物(eSP)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建立了不同环氧度eSP的定量分析方法,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本实验所采用实验条件的最优反应条件:四氢呋喃(THF)/环己烷(CH)混合溶剂、温度343 K、C—C/m-CPBA摩尔比为1∶1.25、反应时间60 min,可以实现SP的完全环氧化。最后利用示差扫描热量仪(DSC)分析了不同环氧度eS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证明环氧化改性改善产品极性的同时也能显著提升聚烯烃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