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39篇
力学   6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杨霞  陈克亮 《工科物理》1998,8(6):31-31,43
本文介绍一个调整双棱镜同轴等高的简易方法,该法采用先调节狭缝和目镜至基本等高,可使各光学部件快速调至同轴等高,通过随意移动棱镜和目镜在轨道上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采用位移法测试,可从实验方法中加深理解光线直线传播和干涉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系统研究了新合成的非水溶性卟啉显色剂meso-四(3-溴-4-羟基-5-甲氧基苯基)卟啉,简称T(BHMOP)P,与Cd(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Tween-80存在下,不需任何催化剂,沸水浴14min,Cd(Ⅱ)与T(BHMOP)P形成稳定的绿色配合物,ε(442)=2.29×105L·mol-1·cm-1。在混合掩蔽剂存在下,应用于大米、面粉及皮蛋等食品中痕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3.
ZnO:Fe薄膜制备、光学与电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双靶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ZnO:Fe薄膜。分析了铁靶溅射功率对薄膜的光学及电学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表明:ZnO:Fe薄膜为六角纤锌矿结构,且具有非常好的沿垂直于衬底的c轴择优取向。当铁靶功率小于250W时,沉积速率随铁靶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铁靶功率的增加,透射光谱的吸收边有微弱蓝移,透过率在可见光区超过75%。掺铁后薄膜的电阻率只有10-2Ω.cm,远小于纯氧化锌的电阻率。通过实验得到ZnO:Fe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54.
新型光系统II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药效团模型,合理设计并合成了新型光系统II(PSII)抑制剂化合物,进行 了元素分析和红外、紫外及核磁数据表征。希尔反应测试表明,亿合成的化合物均 具有抑制光系统II电子传递功能的生物活性,有的化合物活性较高,为新型PSII除 草剂的开发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以AgNO3, Na2HPO4和硫粉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太阳光响应型Ag2S/Ag3PO4复合材料,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粉末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并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 考察了Ag2S/Ag3PO4对水杨酸的光催化降解效率. 结果表明, 与Ag3PO4相比, Ag2S的负载量为1%(质量分数)时Ag2S/Ag3PO4粒径变小, 呈立方晶相结构; Ag2S/Ag3PO4复合材料可以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 使Ag3PO4禁带宽度降低到2.24 eV, 并增强了可见光的吸收能力. 在Ag2S负载量为1%, 120 ℃水热4 h条件下, Ag2S/Ag3PO4复合材料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 经模拟太阳光照射60 min对10 mg/L的水杨酸去除率达到88.2%.  相似文献   
56.
57.
川中丘陵区铁路旁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川中丘陵区成昆铁路的三圣段、吴场段和成渝铁路的五凤段3个典型路段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Cd、Zn、Cu、Pb含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次生相富集系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Cd、Zn、Cu、Pb含量与对照点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d不仅具有高的含量,且化学形态主要为酸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残渣态含量很低,其有效态比例>75%,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可迁移性。Cu、Pb、Zn的化学形态则主要为残渣态,酸可交换态比例很小,但是Pb和Zn的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比例较高,所以有效态比例也较高,分别为51.1%~54.9%和36.2%~50%。土壤重金属Cu在各典型路段的次生相富集系数为1.4~4.2;Zn在三圣段、吴场段2个典型路段的次生相富集系数超过3.0,均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