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5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自从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所导演的《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引进了昵称哈儿(HAL, 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的启发式程序化演算计算器以来,计算机科技爆发性的进步即引来了疑问:真的能建造智能型计算机吗?人类制造的机器之思考力最终能胜过其创造者吗?1996年2月,由IBM 研究员所发展出来的知名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创造了历史,它和当时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在一连六场比赛中对决。  相似文献   
142.
 虽然夸克只不过是标准模型粒子家族中的一支,但其中粲夸克的发现却开启了一系列的突破,被称为“十一月革命”——它几乎同时由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所领导的两组不同团队,使用不同的方法,在两台不同的加速器上发现。  相似文献   
143.
 凡尔纳(J. Verne)在他的古典科幻小说《从月球到地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中提及一位17 世纪的天文学家法比利萨斯(J. Fabricius)。在小说中,法比利萨斯宣称他曾从望远镜中看到居住于月球上的外星人。外星人是虚构的,但法比利萨斯却真有其人。这位荷兰人是最先从望远镜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其中一位,也是最早确认黑子的人,贡献虽小但却很重要,因当时天文学正处于两个竞争的太阳系模型的抉择关头。  相似文献   
144.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有两个竞争团队开始观察超新星,目的是要确定宇宙膨胀趋缓的速率,但大出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他们的发现结果刚好相反:宇宙膨胀不仅没有慢下来,而且还因看不见的神奇力量所驱使而加速。1998 年初,研究员将这些震惊天文物理学领域的奇怪结果发表出来。  相似文献   
145.
 物理学家例行地使用一种很方便的数学工具叫做亥维赛阶跃函数(Heaviside step function),尤其在控制理论和信号处理方面,它可在一个特定时间开启一个信号,然后一直开着。此工具以英国的博学之士亥维赛(Oliver Heaviside)命名。虽然亥维赛阶跃函数在科学界非常有名,然而此函数却可能是亥维赛这位一生都在辛苦研究中度过,却相对默默无闻,又得不到肯定的科学家对19 世纪数学和科学最没创意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46.
 20世纪美国伟大作家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在他1960年的诗《宇宙之胆》(Cosmic Gall)中这样写道:“中微子,极其细小,它们既不带电荷,也无质量,和物质完全没有相互作用.”中微子在当时是相当新的发现,之后的两年,物理学家渐渐开始了解这个神秘的“幽灵粒子”,例如他们发现,中微子不只一种,而物理学家往后花了40年才将它们全部找到.  相似文献   
147.
很久以前,物理学家深信宇宙是静止、不会改变的,是一个可以永远运转的天体钟机制。但当17世纪初,牛顿提出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时,就出现了令人困惑的矛盾。根据年顿的说法,宇宙中的每颗星体都会互相吸引,因此它们不应该维持不动,彼此保持着固定的距离,而是应该全都掉到某一中心点,相吸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8.
<正>(译自APS News,2007年5月)直至20世纪20年代时,物理学家都知道原子大部分的质量位于其中心的原子核中,而这个中心核中含有质子。1932年5月,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宣布原子核中还有一个新的、不带电的粒子,他称之为中子。  相似文献   
149.
今年(2006年)是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出生的第300周年。富兰克林是一个肥皂制造商的第10个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过的正规教育很少。后来他到他哥哥经营的印刷厂当学徒,才有机会阅读书籍。富兰克林凡事都很好奇,求知欲强,也因为好奇心驱使着他做了电的试验,才使他成了有名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0.
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的争辩要回溯到好几个世纪前。17世纪时,牛顿相信光是由一束粒子所组成。而在那个年代,有少数的科学家则认为光是在某种以太中振动的波,持此论调者其中最有名的是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