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5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正>爱因斯坦小时候曾读过伯恩斯坦(Aron Bernstein)的《自然科学国民手册》(The People’s Book on Natural Science),其中有一章,作者伯恩斯坦请读者想象自己与电流一起滑过电报线路的情形,这个想象一直盘踞在年轻爱因斯坦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2.
举世闻名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一直是许多知名的科学家和影响深远的突破性进展的大本营,成立至今已获得30个诺贝尔奖.实验室于1874年6月16日正式启用,为了纪念18世纪的物理和化学家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以他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03.
地球各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这个概念至少可追溯到16世纪的法兰德斯族(Flemish)的地图家和地理学家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出生于现在的比利时)。奥特柳斯绘制出第一本现代地图:the Theatrum Orbis Terrarum(Theater of the World,《世界概貌》)。  相似文献   
104.
 历史上有许多世界末日的先知,预言地球的末日。其中比较饶富趣味的是一个叫惠斯顿(WilliamWhiston)的自然哲学家,他试着将科学和他坚定异教与天启的宗教观点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5.
 人类使用最先由中国人在13世纪发明的固体火药火箭已有好几百年,但却一直有着瞄不准的缺点,因此在19世纪末,随着大炮的改良而逐渐少见使用。有一个人突破限制,他就是戈达德博士(Dr.R.Goddard),是新英格兰的物理教授,也是美国火箭先驱者,以现代火箭推进之父闻名。他开创性的研究为军事导弹学和太空科学探测中重要性日增的火箭推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女性在物理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她们在2012年所授予的博士总数中占有20%。然而,自从1895年设立诺贝尔物理奖以来,却只有2位女性获奖[1]:玛丽亚·居里(Marie Curie)于1903年,和玛丽亚·戈佩特·迈耶(Maria Goeppert Mayer)于1963年。在被不公平忽视的女性物理学家当中,最常被提及的就属迈特纳(Lise Meitner)了,爱因斯坦曾说她是"德国的玛丽亚·居里"。  相似文献   
107.
 芝加哥原子堆团队的成员于1946年12月2日团聚, 为纪念第一个自持链式核反应4周年。费米站在前排最左边, 右边第3位是西拉德虽然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全球经济大萧条, 但在物理上却是一个令人振奋、戏剧性的十年。当时全球政治持续动荡不安, 但在核物理方面却有一连串革命性的突破, 为建造第一颗原子弹, 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巨大赌注的竞赛揭开了序幕。卷入此竞赛核心的是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 他的名字后来让这最顶尖的实验室之一(指位于芝加哥近郊之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Fermilab)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08.
 科学家长期以来都为物质不同的状态而着迷,尤其在不同的温度与压力下,物质的状态会改变。19世纪末期,有一位苏格兰的化学和物理学家杜瓦爵士(SirJames Dewar)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最具开创性的研究,将气体转变成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109.
 1895 年, 伦琴(Wilhelm Conrad Roentgen) 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X 射线。虽然当时有人建议将此新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但因它的本质是个谜,所以伦琴还是坚持以数学上用以代表未知数的符号“X”来称呼它。由于伦琴所发现新型态的射线可以穿透身体的软组织,看得见骨头,在医学诊断上帮助很大,所以马上在全球各地引起轰动。科学家对此新射线更是着迷,用尽各种方法,希望能揭开它的谜底,了解它的本质。1923 年, 康普顿(Arthur H.Compton)提出了答案,X 光是短波长的电磁波,同时带有波和粒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0.
 许多参观科学博物馆的人都曾看到过范德格拉夫起电器,这奇妙的机器是实验室和科学博览会中动手做实验主要的装置,它总是让参观者惊喜连连,因为会产生“闪电”,或当他们碰触其标志的中空金属球平滑的球面时,他们的毛发会竖立起来。但没什么人知道最先发明此机器的人——范德格拉夫(Robert Jemison Van de Graaff)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