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化学   418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191篇
物理学   4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肠道病毒性传染病. HE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编码区由3个开放阅读框(ORF)组成, 属戊型肝炎病毒科. HEV衣壳蛋白由ORF2编码. 本研究根据编码HEV ORF2 aa382~aa674的核苷酸序列克隆了p293基因, 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对HEV衣壳蛋白截短体(p293)进行了表达. 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 在优化的表达条件下(1 mmol/L IPTG, 250 r/min, 37℃, 5 h), 重组蛋白p293能够在大肠杆菌内有效表达, 目的蛋白约占总蛋白的66.15%. TEM检测结果显示, 原核表达的p293能够在体外形成约30~40 nm的病毒样颗粒. 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 p293与HEV标准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反应特异性. 实验结果表明, p293可应用于HEV宿主吸附和病毒装配研究, 为HEV的预防与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2.
制备并用UV、循环伏安(CV)和NMR 法研究了NAMI(新抗肿瘤转移抑制剂, trans-[RuCl4(DMSO)(imidazole)]Na·2DMSO)衍生物trans-[RuCl4(DMSO)(2-MeIm)]Na·2DMSO (2-MeIm=2-甲基咪唑, 化合物1)和trans-[RuCl4(DMSO)-(N-EtIm)]Na·2DMSO (N-EtIm=N-乙基咪唑, 化合物2)的水解机理-动力学、溶液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化合物1 和化合物2 与NAMI 相似, 在pH 7.40 的缓冲溶液中发生两步脱氯水解反应(I 氯水解及II 氯水解) (分步反应); 在酸性溶液(pH 5.00)中脱DMSO 水解. 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obs 及半衰期t1/2. 结果表明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在NAMI 衍生物咪唑环的N 位引入乙基比在2 位引入甲基生成的化合物稳定. 含氮配体相同时,NAMI-A(新抗肿瘤转移抑制剂, A: 该系列中的第一个化合物, trans-[RuCl4(DMSO)(imidazole)][Himidazole])衍生物略比相应的NAMI 衍生物稳定.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 含量的 Ni/Mg(Al)O 催化剂并用于液化石油气(LPG)的低温水蒸气重整反应. X 射线衍射和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 在 800 ℃焙烧的 Ni/Mg(Al)O 催化剂中, NiO 与 MgO 反应生成 Mg-Ni-O 固溶体, 还原后形成金属 Ni 纳米颗粒. 详细研究了 Ni 含量(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水/碳摩尔比(nH2O/nC) 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15%Ni/Mg(Al)O 催化剂对 LPG 低温重整反应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 提高反应温度能显著提高 Ni/Mg(Al)O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当nH2O/nC=2时, 在400~500 ℃的温度范围使LPG完全转化的最大反应空速从 28900 mL·h-1·g-1Cat提高到 86800 mL·h-1·g-1Cat. 适当增大水/碳摩尔比有利于 LPG 转化为小分子气体, 但在 LPG 摩尔流量不变的情况下, 反应气中水含量过高会导致 LPG 转化率降低. 反应后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谱(XRD)和热重分析(TG)结果表明, Ni/Mg(Al)O催化剂优良的催化活性和反应稳定性可归因于催化剂表面Ni晶粒较高的稳定性和抗积炭性能.  相似文献   
154.
张云刚  刘如慧  汪梅婷  王允轩  李占勋  童凯 《物理学报》2018,67(1):16102-016102
根据Beer-Lambert定律可知,增加气体池的有效光程是提高气体监测灵敏度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漫反射立方腔作为气体池能显著地增加有效光程,因此研究其内部的光线传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漫反射立方腔内光线传播规律的理论分析,得到了单次反射平均光程的理论值,建立了漫反射立方腔内光线传播的理论近似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法仿真获得了单次反射平均光程的模拟值.利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得到了立方腔的有效光程,间接求得了单次反射平均光程的实验值.对理论值、模拟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理论近似模型和有限元法仿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5.
传统的组合预测中,预测对象往往是实数或区间数,实际上,三角模糊数则更能刻画不确定环境下复杂事物的某些量的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预测信息为三角模糊数的模糊优化组合预测新方法。定义了两个三角模糊数的相对误差,同时考虑到预测数据之间的交叉影响,基于三角模糊加权Power平均(TFWPA)算子、三角模糊加权Power几何(TFWPG)算子和max-min准则,分别构建模糊优化组合预测模型。提出非劣性和优性组合预测的概念,证明所提模糊组合预测模型具有非劣性质。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模糊组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参数做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6.
张云刚  王志春 《应用声学》2017,25(1):38-39, 43
磨矿分级作业是选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磨矿粒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浮选的精矿品位和尾矿回收率;在实际生产中粒度的测量有在线粒度分析仪,但存在成本高、维修率高,离线实验室化验又有时间延迟大的问题;对实际磨矿分级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磨矿粒度软测量模型,采用正交最小二乘法(OLS)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学习,泛化校验;仿真结果表明,在较少训练数据下该网络非线性处理能力和逼近能力依然很强,学习时间短,模型基本符合要求;通过OPC技术将Matlab与PKS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实时软测量磨矿粒度。  相似文献   
157.
远程认证协议能有效的保证远程用户和服务器在公共网络上的通信安全。提出一种匿名的安全身份认证方案,通过登录 的动态变化,提供用户登录的匿名性,通过用户和服务器相互验证建立共享的会话密钥,抵抗重放攻击和中间人攻击,实现用户安全和隐私,通过BAN逻辑分析证明改进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安全性证明和性能分析说明了新协议比同类型的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8.
目前,我国在地下水水质检测领域,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要方式,存在采样误差大、检测周期长、操作繁杂、不能及时反映水体受污染变化状况等缺陷,难以满足水质环境监测发展的需求。鉴于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自动抽取水样及清洗的远程在线地下水水质COD(化学需氧量)检测仪。该仪器主要由远程终端、远程数据接收发送模块、水质COD检测模块和水样抽取清洗模块四部分组成。远程终端发送信号,由远程数据接收发送模块接收后,控制水质COD检测模块和水样抽取清洗模块动作,检测后的数据经处理后再由远程数据接收发送模块发回至远程终端。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实现远程控制且检测时长可在20min内完成,能有效的检测地下水水质COD浓度,分辨率达到1mg·L-1,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适用于绝大多数浊度较低的地下水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59.
臧旭  胡文刚  武东生 《光学技术》2017,43(6):524-527
根据偏心透镜组的结构原理,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对LC-SLM等效透镜功能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模拟仿真了利用LC-SLM对光束进行调制的结果。实验验证了LC-SLM通过加载菲涅尔透镜相位图,实现了对光束会聚功能,并且通过耦合位移相位因子可以实现会聚光斑平移的功能,能够代替在偏心透镜组中实现同一功能的透镜。配合后续的透镜组,理论上可以控制光束实现大角度的扫描。  相似文献   
160.
槲皮素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氟离子不仅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而且与合成的荧光探针比,还具有来源广、环保、无毒等优点。实验将不同阴离子(F-,Cl-,Br-,I-,ClO-4,H2PO-4)分别加入到槲皮素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考查槲皮素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实验发现当加入氟离子后,槲皮素在50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的强度降低,发生荧光猝灭,且其猝灭程度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改变,即荧光强度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呈线性变化。而其他阴离子的加入对槲皮素和槲皮素-氟离子体系的荧光发射强度影响不大,说明其他阴离子不影响槲皮素对氟离子的识别,显示了槲皮素对氟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由荧光滴定光谱和荧光滴定曲线得到槲皮素对氟离子的滴定方程为:y=-13.36x+173.4,线性关系为R2=0.991,线性范围为1.0×10-6~8.0×10-6 mol·L-1,最低检测限为1.0×10-7 mol·L-1,表明槲皮素对氟离子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进一步实验表明槲皮素识别氟离子的机理可能是氟离子的加入破坏了溶液体系的氢键,改变了槲皮素分子的共轭状态,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促使槲皮素荧光猝灭。用该法成功检测了样品中微量氟离子,回收率为100.67%~102.44%,精确度较好,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