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化学   363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2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1.
本文利用结构相关性方法对碳氢键活化反应的氧化加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反应的过渡态,并对反应途径进行了描述.根据所得到的反应途径对碳氢键活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12.
银离子配位萃取银杏叶中多萜长链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银杏叶中多萜长链化合物Ag+配位萃取方法,构筑了含Ag+配位萃取体系。研究了萃取剂极性、萃取温度、Ag+浓度等因素对分配比D的影响,分析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PPs)与Ag+的配位萃取比m,确定了配位萃取条件及解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Ag+配位萃取剂用于分离浓缩聚戊烯类化合物选择性好、效率高,萃取剂再生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13.
触发管型气体火花开关触发电极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触发管型气体火花开关触发机理和电极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圆盘型、齿轮型及多针型等新的触发电极。实验表明,这三种触发电极除多针型外都具有稳定工作性能,触发范围与常规针状电极结构相当,在纳秒前沿的触发脉冲作用下抖动可低于10 ns。其中,采用齿轮状触发电极结构,在幅值22 kV(约为主间隙静态击穿电压的20%)、前沿10 ns的触发脉冲下,触发最小时延为77 ns,抖动为2.5 ns。  相似文献   
21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两种壳聚糖/氧化石墨/SiO2膜(壳聚糖和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分别为接近于1和小于1,且加入氧化石墨的量相同).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的溶胀度、含水量和交联度.用甲基橙水溶液模拟工业染料废水,通过反应时间、浓度、酸碱性、温度的影响来讨论两种壳聚糖/氧化石墨/SiO2的吸附性能大小,得出壳聚糖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接近1的吸附性能优于质量比小于1的,在25℃,甲基橙溶液浓度为20 mg/L,pH值为3,吸附90 min时可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量为110.29 mg/g,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15.
以廉价易得的D-异抗坏血酸钠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具有三维互连多孔结构的热解碳材料(SDAIP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SDAIPC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以SDAIPC为电极修饰材料,构建了用于同时检测黄芩素(BA)和木犀草素(LU)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BA和LU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条件下,SDAIPC修饰电极对BA和LU进行单独检测时的线性范围为0~8.0μmol/L,检出限(LOD)分别为1.39×10-9 mol/L和3.02×10-10 mol/L;对BA和LU进行同时检测时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mol/L, LOD分别为3.76×10-9 mol/L和3.78×10-10 mol/L。该电化学传感器已成功用于BA和LU的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216.
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及距离几何计算研究了在片段组装法全新蛋白质合成中用作底座分子的环十二肽的溶液构象. 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十二肽分子主链中包含四个转角结构,四个赖氨酸侧链均位于环的同一侧.环肽的构象为以环肽为模板组装四螺旋束分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17.
利用Z-80微处理机组成非闭环的负反馈自动匀场单元,实现了对F×90Q谱仪分辨率的自动调整和控制,分辨率稳定度达0.10Hz。适合各类PFT谱仪进行长时期累加实验。  相似文献   
218.
在不进行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整体分析的情况下,估算新数据对部分子分布函数(part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PDF)的影响,以及用更新的部分子分布函数预测其他可观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工作。首先,用更新和优化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软件ePump (error PDF updating method package)研究由CMS 8 TeV顶夸克对产生的微分散射截面(1/σ) dσ/dytt、(1σ) dσ/dmtt、(1/σ) dσ/dyt和(1/σ) dσ/dpTt等实验数据对CT18NNLO胶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影响,然后,用更新后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1/σ) dσ/dytt、(1/σ) dσ/dmtt、(1/σ) dσ/dyt和(1/σ) dσ/dpTt,并将计算所得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  相似文献   
219.
220.
Nanofriction properties of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The nanofriction properties of Au substrate and monolayer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 and multilayer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s on Au substrate and the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s modified with alkyl-terminal molecul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It is concluded that ( i ) the deposition of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s on Au substrate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alkyl-terminal molecule to the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s can reduce the frictional force; (ii) the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s with the same terminal exhibit similar nanofriction properties,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molecular chain-length and the layer number; (iii) the unstable nanofriction properties of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s are contributed to the active terminal of the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 which can be eliminated by decorating the active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 with alkyl-terminal molecule, moreover, the decoration of alkyl-terminal molecule can lower the frictional force conspicuously; (iv) the rel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