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8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光动力作用后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发现血卟啉光动力实验组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率达24.23±1.8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光动力作用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显示血卟啉光动力作用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生物学效应,而凋亡调控蛋白bcl-2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血叶林光动力作用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2.
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定量测定了底泥中的17种2,3,7,8位多氯代二噁英和呋喃(PCDD/Fs) ,并测定了四至八氯取代的二噁英和呋喃总量。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然后通过流体控制系统(FMS)自动过硅胶柱、氧化 铝柱和碳柱净化,最后浓缩。以HRGC/HRMS电压选择离子检测模式对样品中的PCDD/Fs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同位素稀释 技术定量,该方法可精确定量到pg/g水平。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的17种二噁英和呋喃异构体的检出限可达0.1 pg/g。同 位素标准的回收率为49.8%~85.3%,样品中各异构体的回收率为93.2%~115.6%。该方法不但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还大 大提高了分析速度,使分析周期从原来的2周缩短到2 d以内。  相似文献   
43.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离子阱二级质谱(GC-MS/MS)测定猪肉中氢化泼尼松和甲基氢化泼尼松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待测药物用乙腈提取,C18柱净化,K2Cr2O7氧化,GC-MS/MS测定。采用DB-5毛细管柱分离,电子轰击电离源二级质谱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线性范围为2~50 μg/kg;氢化泼尼松和甲基氢化泼尼松的回收率为56%~84%。两种药物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均分别为1 μg/kg和2 μg/kg。  相似文献   
44.
氟化钡(BaF2)晶体是一种具有亚纳秒快闪烁成分的独特无机闪烁体,但其~600 ns的慢闪烁成分会在高计数率应用时引起严重的信号堆积问题,我们近期研究结果表明,1at;的Y掺杂即可有效抑制该慢闪烁成分.本研究采用真空坩埚下降法成功生长出大尺寸、高钇掺杂(3at;)的BaF2晶体,加工出的200 mm长BaF2:3at;晶体无肉眼可见包裹体和开裂等宏观缺陷,在200~800 nm范围内的光学透过率接近理论计算值,表明大尺寸BaF2:Y晶体的光学透过率和均匀性得到了显著地改善,有望应用于高能物理强度前沿实验等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5.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对这两种纳米结构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均为单晶结构,平均直径分别为160 nm和5 nm左右。将Ag纳米线混入ZnO量子点可以使其紫外荧光显著增强,其中位于345 nm和383 nm 的荧光分别增强30倍和12倍。这与Ag纳米线和ZnO量子点混合体系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吸收峰位相一致,说明该体系存在两种共振耦合模式。该研究结果为将来开发ZnO基纳米发光器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6.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Salamo-型螯合配体4-氯-6’-甲氧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及其钴(Ⅱ)配合物[Co(L)(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体H2L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Iba2空间群。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o(Ⅱ)离子和1个四齿的L2-配体单元和1个配位水分子组成,中心Co(Ⅱ)原子的配位数是5,且具有稍微扭曲的三角双锥几何结构,而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8-H8…Cl1氢键组装成1D链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7.
以理想反应器时间和空间特性为出发点,探讨了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BR)、平推流反应器(PFR)和全混流反应器(CSTR)等理想反应器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了循环操作PFR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分析了多段串联全混流反应器和循环操作PFR反应器在各理想反应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此基础上,简要归纳了各理想反应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8.
Hong Qi 《中国物理 B》2021,30(10):108704-108704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s (IP3R)-mediated calcium ion (Ca2+) releas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 survival and death. Bcl-2 limits the Ca2+ release function of the IP3R through a direct or indirect mechanism. However, the two mechanisms are overwhelmingly complex and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Here, we convert the mechanisms into a set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 firstly simulate the time evolution of Ca2+ concentration under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Bcl-2 for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mechanism models and compare them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Secondly, we employ one- and two-parameter bifurcation analysis to demonstrate that Bcl-2 can suppress Ca2+ signal from a global point of view both in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mechanism models. We then use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clarify that the indirect mechanism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direct mechanism in repressing Ca2+ signal. Lastly, we predict that the two mechanisms restrict Ca2+ signal synergistically. Together, our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Bcl-2 regulation in IP3R-mediated Ca2+ release, which may be instrumental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rapies to target Bcl-2 for canc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49.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re mainly the poor control of drug release. 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 have super-paramagnetic behaviors which are preferred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targeted drug delivery, besides, in magnetic recording, catalysis, and others. MNPs, due to high magnetization response, can be manipulated by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s to penetrate directly into the tumor, thus they can act as ideal drug carriers. MNPs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because of their high surface-to-volume ratio and porosity. The drug delivery in tumor therapy is related to the sizes, shapes, and surface coatings of MNPs as carriers. Therefore,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summarize the effects of the sizes, shapes, and surface coatings of MNPs on drug delivery, then discuss three types of drug release systems, i.e., p H-controlled, temperature-controlled, and magnetic-controlled drug release systems, and finally compare the principle of passive drug release with that of active drug release in tumor therapy.  相似文献   
50.
在上篇综述里,我们评述了网络科学的发展简史,基本概念和网络分类,以及国内外迄今提出的复杂网络的主要理论模型及其拓扑特性。着重总结了我们"一院二校"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上篇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加权网络模型、和谐统一的混合模型和量子信息网络模型及其纳米网络,简单说,我们探索了从宏观网络到微观网络的不同层次的若干特点和结果。在下篇综述里,我们将系统概述5个重要课题的研究进展,从第7章到第11章,课题内容包括:复杂网络的动力学完全同步与网络的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网络拓扑结构的对称性破缺导致动力学部分同步;给出判断给定网络部分同步斑图稳定性的方法和一般判据,讨论了由网络的多种拓扑对称导致的部分同步斑图的竞争和选择问题以及李指数谱的简并性质。进一步,分别以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拓扑结构的束流输运网络为典型的"混沌复杂网络",提出了实现束晕-混沌的同步和控制的若干方法,特别是实现分区网络的多目标的同步控制问题。同时,基于Vicsek模型和Boid模型,研究了生物体集群动态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动力学方程,提出复杂多智能体网络的协调控制策略。另外,从复杂网络的不同拓扑结构对合作涌现和资源分配的作用角度,评述了三个主要的博弈模型—少数者博弈、囚徒困境和雪堆博弈,研究了复杂网络的群聚系数和网络异质性等结构特性对个体的博弈行为的重要影响。最后第12章,我们简介其它课题的进展,讨论了网络科学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