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34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新建波荡器对储存环束流产生的各种影响,计论了在高亮度模式下,波荡器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波荡器安装在第三直线节在两种工作模式下对环的影响都有小,不影响正常运行,无须补偿。但安装在第四直线节时,在高亮度运行模式下对电子束流的影响较大,如不进行补偿,环将无法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2.
银离子交换沸石Y修饰电极(Ag+-沸石Y)的循环伏安(CV)行为, 不同于溶液中的银离子在固体银电极表面上的CV行为. Ag+-沸石电极中银离子还原电位明显受沸石体内银簇影响. 依据Ag+-沸石修饰电极在含有能够与银离子形成难溶盐的电解质中的CV行为, 本文发现了沸石对溶液中阴离子具有尺寸选择效应, 并解释了银离子交换沸石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3.
以 [Fe( CN) 6]3- 为受体 ,用大范围分析法 ( global analysis)研究了 γ-二氧化锰电极 /溶液界面的电子转移反应。结果表明 :二氧化锰电极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随过电位的变化关系较复杂 ,出现两个反转区 ,与经典的 Marcus电子转移理论不相符合。但 Yuri G.Boroda等人对半导体电极 /溶液界面提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本文的实验结果 ,表明其电子转移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54.
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的耦合度校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合肥同步辐射储存环中由于四极铁的旋转误差和在六极铁中垂直方向的闭轨畸变等,导致电子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的耦合,耦合度达到12%(测量值)。为降低束流的横向耦合度,提高光源亮度,拟在储存环中安装斜四极铁,探讨了斜四极铁的设计及安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外在因素对TiO2膜电极/溶液界面CPE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极反应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界面过程,电极/溶液界面的特性对界面电子转移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同 个电极反应,电极表面性质的不同,界面电子传递的机理就有可能不同,因此,对电极/溶液界面特性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界面电荷转移的机理,从而有可能有效地按照我们的主观愿望去影响电机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速度,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最简单的情形是研究所谓的理想极化电极,长期以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固体电极/溶液界面的理想极化情况,并将电极/溶液界面的阻抗特性与电极表面的孔隙度、粗糙度、电极表面原子排列不均一性以及溶液的电导等相关联,其中,对电极/溶液界面的恒相位元(CPE,constant phase element)行为--这个困惑人们多年的问题更是进行了持久、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Marcus电子转移理论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预言了电子转移反应反转区的存在.从实验上验证Marcus反转区仍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γ-MnO_2/K_3[Fe(CN)_6]溶液界面平带电位、极化曲线的测量,计算了在极化条件下,γ-MnO_2导带的电子直接转移到溶液中氧化态物种[Fe(CN)_6]~(3-)空电子能级上的速率常数k_(et),logk_(et)对外加电位作图,观察到了Marcus反转区.从理论上也论证了在半导体/溶液界面上的直接电子转移反转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57.
聚甲基硅氧烷与极性物质、锂盐共混体系的离子传导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柔顺性和成膜性,以及极性物质溶解无机盐的性能,制得了有较高离子传导率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膜.极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高氯酸锂的含量及温度对膜的离子传导性有影响。由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双锂及高氯酸锂组成的共混体系其离子传导率室温达2.63×10-5Scm-1.当此体系不含高氯酸锂且醇锂含量较高时.随醇锂含量增加膜离子传导率增加较快,室温下最高可达2.24×10-6cm-1,有可能得到性能较好的含聚乙二醇锂的单离子导体。  相似文献   
58.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poly (methylsiloxane-g-ethylene oxide) and LiClO_4 have been prepared. The network films crosslinked by a crosslinking agent are found to exhibit a considerably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about 10~(-4) Scm~(-1)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ave good flexibility.  相似文献   
59.
<正> 本文报道聚-γ-巯丙基硅氧烷羰基铑催化剂结构上的研究结果。与以往作者报道的不同。这里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实验结果证实这一新合成的催化剂是属于置换反应所导致的化合物型结构。同时定域在本文所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Rh离子和S离子上的Pauling计算电荷进一步支持作者的XPS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0.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污染小的自然资源,它可以直接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转化为气体、液体燃料或化工原料。生物质热转化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而热转化过程中,热解是第一步,与生物质组分、热解温度、滞留时间等因素有关。热重仪(TGA)是一种研究热解机理常用的方法,它适用于慢速程序升温的热解研究。研究发现,热解条件及生物质种类对反应表观活化能与表观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有很大影响。层流炉闪速加热设备,已经用于煤的热解研究。本文利用自己设计的以热等离子体为热源的层流炉系统,对椰子壳、棉花秆和稻壳粉末进行了闪速热解实验研究及模型理论分析,探讨了生物质化学组分、热解温度和滞留时间对挥发分的影响,为生物质闪速热解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