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化学   324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热重-质谱联用研究焦炭在甲烷气氛下的热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对焦炭在甲烷气氛下的热行为及气体逸出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温度、停留时间、甲烷体积分数及流量、焦炭品质等因素对焦炭增重的影响,同时对焦炭在甲烷气氛下及惰性气氛下加热时的气体逸出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的时间范围内焦炭的增重随着温度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增长、甲烷体积分数的提高而增加;实验采用的两种气体流量对焦炭增重影响不大;焦炭品质越差,增重程度越明显。质谱分析的结果表明,焦炭在惰性气氛下加热时的失重主要是由于CO2和H2O的逸出引起的;甲烷在焦炭存在下800 ℃以后开始分解析出H2,在恒温停留阶段H2的逸出速率变化不大,同时焦炭的质量增加,说明甲烷分解成碳和氢气。焦炭对甲烷的分解存在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12.
有机酸对土壤中镉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系分泌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与土壤中镉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土壤中镉的吸附、解吸,使镉在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发生重大改变,从而影响到镉在土壤中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对近二十年来有关有机酸与重金属镉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有机酸对土壤中镉的有效性、毒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现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做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13.
吲哚是一种重要的活性基团,广泛用于医药、农药、香料、染料等研究领域。本文对天然源及合成源的吲哚衍生物在医药和农用抑菌活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列举多种高抑菌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并就其在抑菌活性方面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文章还展望了该类化合物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吲哚类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14.
酶-光偶联催化系统(EPCS)集成了半导体的光吸收能力和酶的高活性/特异性,可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驱动的有用化学品合成.作为EPCS中的“能量货币”,辅因子(如NAD(P)+和NAD(P)H)参与了约80%的酶促氧化还原反应,且在酶-光间充当物质/能量交换的枢纽.然而, EPCS涉及光催化和酶催化反应,涉及分子、电子和质子传递过程,属于典型的复杂多相反应,导致其光-化学转化效率与理论值差距较大.本文从微观尺度对EPCS中分子-电子-质子传递过程进行了理解和剖析,系统介绍了自然界光合作用和EPCS中的“新三传”(即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现象.与传统化工领域通过强化宏观尺度上“三传”提升单元操作过程效率的方法类似,本文总结并提出了通过协调优化“新三传”(即分子传递、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来强化EPCS中物质-能量耦合关系,进而提升光-化学转化效率的新策略.其中,分子传递主要包括电子供体分子从反应液向催化剂传递以及辅因子分子在光催化模块和酶催化模块间穿梭;电子传递主要包括光生电子从其生成位点到光催化剂表面进而到电子媒介的传递;质子传递主要包括质子从溶液或催化剂表面向电子媒介的传...  相似文献   
515.
以苯甲腈和乙腈为起始原料,在叔丁醇钾催化下,得到烯胺中间体,随后经过4步反应并在温和简单的条件下,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74%~88%)合成新型5-氨基异噻唑衍生物,所有产物结构由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516.
旋转式高温超导磁通泵可以无接触地向超导线圈中注入直流电, 在超导磁体充电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本文中, 我们基于 H-A 方程耦合建立了一个磁通泵二维有限元模型, 分别模拟了三块永磁体、 五块永磁体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下对磁通泵开路电压的影响. 与正常的 N 极向下的排列方式相比, N-N 相对式排列改进后能够提升磁通泵的开路电压; 改进式 Halbach 排列对开路电压几乎没有影响. 在50 Hz 的旋转频率下, 永磁体 N-N 相对式排列使开路电压提升13% . 这是由于永磁体 N-N 相对式排列后, 磁通将会被挤压, 从而产生有多个峰值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使等效电压波形从不对称的四重峰变为多重峰. 最后, 对永磁体宽度进行了参数化扫描来分析永磁体尺寸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通过优化磁体结构设计, 可以控制磁感应强度分布, 提升磁通泵的开路电压, 为提升实验装置的输出性能提供一种新颖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517.
异吲哚啉-1-酮由于具有特定的含氮结构骨架,因此在许多天然产物、医药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被广泛研究。本文以邻羧基苯乙酮和色胺为起始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经历两步脱水环化得到了N-色胺3-烯基异吲哚啉酮类的化合物。反应操作简单,以中等及以上的收率(57%~78%)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所有产物结构由1H NMR,13C NMR和HR-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518.
在涂漆筷子食品接触部位截取横截面积为0.004 m^(2),长度为30 mm的小块样品,装入顶空瓶中,加入40μL橄榄油并充入氮气,加盖密封并于80℃加热30 min,释放的气体以5∶1的分流比进入气相色谱仪,使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目标物。设置载气流量为3.0 mL·min^(-1),初始柱温为40℃,升温速率为2℃·min^(-1)。分离得到的目标物用带有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质谱仪,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检测。结果显示:32种溶剂可在28 min内分离完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2~0.20 mg·m^(-2)(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0.01~0.10 mg·m^(-2)(其他30种溶剂),检出限(3S/N)为0.01 mg·m^(-2)(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0.005 mg·m^(-2)(其他30种溶剂);加标回收率为80.1%~11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2%~9.7%。方法用于20批实际样品的分析,酯类、醛类、醇类、酮类和苯类溶剂均有检出。为了消除样品中溶剂残留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洗涤剂[1%(体积分数)洗洁精溶液、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和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于40℃浸泡30 min和高温(25~150℃)烘烤0~120 min的方法预处理新购样品。结果显示:用50%乙醇溶液浸泡后样品中的溶剂残留率(相对于水)均小于100%,低于其他2种洗涤剂的(相对于水);而120℃高温烘烤80 min所得样品中的溶剂残留率(相对于不烘烤)几乎为0,因此建议消费者在使用新购涂漆筷子前,先以此高温烘烤的条件预处理样品。  相似文献   
519.
研究了一种定容-氧气循环燃烧法测定捕收剂吸附量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溶剂萃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定容-氧气循环燃烧法较溶剂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酸钠在磷矿石表面的吸附量更简便,也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