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化学   324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用Li+部分替代MTiO3(M=Ca、Sr)催化剂中的Ti4+,明显地提高了乙烷氧化脱氢(ODHE)反应中乙烯的选择性。在CaTi0.9Li0.1O3-δ催化剂上,反应温度为850℃时,乙烯选择性为77.4%,乙烷转化率为81.7%。Li掺杂的作用是增加了催化剂的P型半导性和未充分还原的氧物种数目。  相似文献   
12.
Pd/TiO2上乙烯选择氧化的催化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d/TiO_2催化剂上乙烯低温选择氧化生成乙醛的催化性能和催化作用机理。用X射线衍射、XPS、氢氧滴定等表征了不同催化剂的特性。结果表明,Pd/TiO_2上乙烯氧化的催化循环是通过钯和氧化钛的协同作用实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氢预处理条件都明显地影响催化乙烯氧化的活性。较低温度氢处理能使催化剂活性中心逐步形成,300℃处理的样品有最高的催化乙烯氧化活性。而高温氢处理导致金属和载体相互作用过强,改变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状态,反而不利于实现催化环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使催化乙烯氧化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类锗烯H2C=GeNaBr的结构及异构化反应.结果表明,不饱和类锗烯H2C=GeNaBr有3种平衡构型,其中非平面的p-配合物型构型能量最低,是其存在的主要构型.并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预言了最稳定构型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半连续反应装置对山西吴家坪煤和四川华蓥山煤中氯在亚临界水条件下的脱除规律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氯脱除率的影响;同时还运用化学提取法对原煤及残渣中氯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煤中氯的脱除率也增加,在410℃、15MPa、60min、水流量为580mL/h时,吴家坪煤中氯的脱除率为84.6%,华蓥山煤中氯的脱除率为72.4%。吴家坪煤中氯在15MPa时的脱除率最大。华蓥山煤中氯主要以有机氯的形态存在,而吴家坪煤中氯有8%为离子可交换态的无机氯,其余为有机结合的氯;在亚临界水萃取煤的过程中,离子交换态结合的有机氯比共价键结合的有机氯更容易挥发,有机氯要首先转化为无机氯然后再逸出。  相似文献   
15.
CeO2及Pt/CeO2催化剂上H2、O2的作用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TPD、TPR、FT-IR和TPEC等方法研究了CeO_2及Pt/CeO_2上H_2、O_2作用特性。结果表明, Pt促进CeO_2还原, 并形成高活动性氢物种。Pt的存在使吸H_2和放氢温度下阵达300 ℃。部分还原的CeO_2常温下吸附氧形成分子离子氧物种(O_2~-, O_2~(2-)), Pt的存在改变氧化铈催化剂在常温下氧吸附物种的形态, 以解离态存在。氧化铈上吸附的氧物种在升温时可部分脱附, 高于170 ℃时则转化为晶格氧。  相似文献   
16.
The novel fluorinated distyrylarylene, 4,4'-bis(2,2-di(4-fluorophenyl)vinyl)biphenyl (DFPVBi), was synthesized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The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with IR, 1↑H NMR, 13↑C NMR, 19↑F NMR and MS analyses. Its electronic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V-Vis absorption, cyclic voltammetry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energy levels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and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are --5.77 and --2.75 eV, respectively.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proper- ties of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fabricated by DFPVBi were also studied. The device exhibits a pure blue emission peaked at 454 nm, which indicates a maximum luminance of 5872 cd/m ^2 at 14.2 V and a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of 2.82 cd/A at 10V,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碳原子簇的结构与质谱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仪器上以脉冲激光蒸发和电离单质碳样品,可以产生各种大小的碳原子簇正负离子。这些原子簇的飞行时间质谱可以直接与Hückel规则、Euler定理等相关联。而由此分析得出,随着碳原子簇的增大,它们所经历的各种基本几何构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采用新型氧化还原剂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测定水中总余氯的分光光度法,并对其灵敏度、稳定性、准确性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探讨了分析条件,提出了分析方法。在pH≤2时,最大吸收峰为4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89×10~4L·mol~(-1)·cm~(-1),可测范围为0.01~2.5 mg/L。与目前使用的传统显色剂邻联甲苯胺(DMB)相比较,具有灵敏度高,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及使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方法, 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硼烯HClN=B:的重排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无论是氢原子H迁移还是氯原子Cl迁移都经过1个三元环过渡态,生成直线型产物。但氢原子H迁移是在面内进行, 而氯原子Cl迁移是在面外进行。根据计算结果,详细研究了不饱和硼烯HClN=B:重排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函数,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饱和硼烯HClN=B:的存在寿命问题。  相似文献   
20.
煤的超临界醇萃取脱硫:Ⅲ.形态硫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应用Mossbauer谱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考察不同反应 条件下固体产物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超临界醇萃取脱硫过程中,黄铁矿硫的转化反应如下:FeS2-FeS+Fe1-xS,,转化的数量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275℃时磁黄铁矿(Fe1-xS)形式为FeS1.101,450℃时为FeS1.085;有机硫基团中PhSH ,Ph2S和四氢噻吩较易脱除,Ph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