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erahertz radiation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due to its ability to penetrate deep into many organic materials without the damage caused by ionizing radiations. A free electron laser (FEL)-based THz source is the best choice to produce high-power radiation. In this paper, a 14 MeV injector is introduced for generating high-quality beam for FEL, is composed of an EC-ITC RF gun, compensating coils and a travelling-wave structure. Beam dynamics simulations have been done with ASTRA code to verify the design and to optimize parameters. Simulations of the operating mode at 6 MeV have also been executed.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简要地介绍了该校以专业差异性为主要特色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主要表现为该校物理实验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新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实验内容分类、内容补充和解决内容“分歧”.通过这些具体新措施的实行,学校提高了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物理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指导物理实验课的实践,从七个方面讨论如何调动学生上物理实验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在转动惯量实验中设计了反射式激光计时器,在不改变悬盘形状与质量分布的前提下,采用非接触式测量,可以更准确地测量摆盘的摆动周期.  相似文献   
15.
以单片机为核心元件,运用合理的硬件与软件搭配,设计出了能仿真真实实验仪器的模拟仪器,并以光电效应实验仪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与仿真仪器的硬件框图及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杂原子掺杂可有效调节稠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硼氮杂芳烃是稠环芳烃的重要成员.基于硼原子和氮原子的相对位置,硼氮杂芳烃可以分为三种异构体:1,2-硼氮杂芳烃、1,3-硼氮杂芳烃和1,4-硼氮杂芳烃,由于合成上的困难,1,3-硼氮杂芳烃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得益于1,4-硼氮杂芳烃在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方面潜力的发掘,1,4-硼氮杂芳烃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国有机化学及材料化学领域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并推动了1,4-硼氮杂芳烃的快速发展,在1,4-硼氮杂芳烃的结构开发和应用拓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以1,4-硼氮芳烃的结构作为线索,按照杂原子二元掺杂(B/N)骨架和三元掺杂(X/B/N)骨架分别进行论述,综述了1,4-硼氮杂芳烃的合成发展历史和应用研究拓展,最后对硼氮杂芳烃领域的未来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横向放置的钢丝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其杨氏模量的测量公式,进而运用该公式对其杨氏模量进行实验测量.再用该杨氏模量值作为已知参数,利用该钢丝作为压力的应变传感器件,反向设计出一款简易台秤,推导出其测量公式,并用来测定未知物体的重力.此设计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拓展改进成设计性实验项目,减小了原实验误差,丰富了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滑动接触器的滑线变阻器改装多量程电表,简化了校准过程,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可操作性,增加了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运用多种传感器硬件和单片机软件搭配,设计出交互式智能实验仪器,该仪器能在使用中监测实验者的关键操作步骤,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错误进行实时提醒与反馈。本文以实验仪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与交互仪器的硬件框图及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抗体与对应的小分子待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决定了免疫分析的特性。本研究以磺胺类药物杂交瘤细胞株4C7为起点,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单链抗体scFv4C7,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对比其与母本单克隆抗体的识别特性,同时采用同源建模构建scFv4C7的三维立体结构,并与磺胺噻唑( STZ)进行分子对接。间接竞争ELISA结果显示scFv4C7保留了亲本单克隆抗体的识别特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TZ深陷入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形成的“口袋”中,STZ分子更靠近重链,且主要与抗原互补决定区CDR H3相互作用。本研究为制备识别谱更广、亲和力更高的磺胺类药物抗体提供了必要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