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5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钾皂化2-乙基已基磷酸单2-乙基巴基酯(简称HEHPEHE或P507)的性质,同时配合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皂化应对形成微乳液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皂化度(αs)超过60%时,(K,H)EHPEHE呈现酸盐体系的特殊性质,体系对水的增溶能力迅速增大,该体系开始具有形成微乳液的能力;αs为75%左右时,体系对水的增溶能力最强;大于75%时,随着皂化度的继续增加,体系对水的加溶能力迅速下降.激光光散射的实验结果表明,αs为75%时,微乳体系中的平均液滴半径达到最大值(103.8nm)。红外光谱的结果证明形成微乳液对HEHPEHE分子中的P-O-C、P=O和P-O-H均与水分子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沾笔"纳米刻蚀和电化学还原技术在表面上制备金属及半导体纳米结构的普适性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硅表面直接书写线宽度低于50纳米的多种金属和半导体组成的纳米结构.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精确控制位置和结构的功能化纳米器件制备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采用固相反应法和柠檬酸-硝酸盐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燃烧法(简称柠檬酸法)合成了La0.5Sr0.5CoO2.91(LSC)复合氧化物。借助XRD和SEM对不同制备方法合成粉体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可制得均一钙钛矿结构的LSC氧化物,柠檬酸法除制得LSC氧化物外,还有LaSrCoO4相的生成。柠檬酸-硝酸盐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燃烧法合成粉体的粒度相对较小。为研究以Ce0.9Gd0.1O1.95(GDC)为电解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性能,将LSC粉体与GDC粉体按6:4(质量比)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阴极片。在空气气氛下使用直流四探针法研究了烧结样品300~800℃的电导率,发现由柠檬酸法得到粉体制备的阴极片的电导率值较高。将制备的样品置于马弗炉中800℃条件下烧结800h,比较失效前后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分析样品电导率变化的原因。分析发现,失效后两种样品的电导率值都有所降低,且样品中都有新相生成,晶体形貌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4.
在700~800 ℃,以吡啶为原料用CVD方法制备出了管径在20~40 nm的竹节状碳纳米管. EDX和XPS结果都表明氮掺杂到碳纳米管中. HRTEM研究发现掺氮碳纳米管的竹节由数层石墨片弯曲而成,纳米管外层石墨层逐渐消失.从Raman谱图的对照中发现,与相似条件下制备出的纯碳纳米管相比,氮掺杂碳纳米管的D谱带对G谱带的相对强度增加, TGA研究发现掺杂纳米管在较低温度下即被氧化,这些结果都说明氮掺杂使得纳米管的缺陷增加.  相似文献   
85.
李彦 《中学数学》2016,(5):91-9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高中数学课本教材中关于导数内容在编排结构和内容安排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淡化极限突出导数是最明显的变化;导数已经发展成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处理函数难题必不可少的重要"利器";近年来,导数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实践表明:高考中导数考查主要涉及导数的概念与意义、运算法则与公式、综合应用等;不少学生对于导数难题存在一定的惧怕心理,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掉入导数难题所设置的  相似文献   
86.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猪肝中氯丙嗪残留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燕  杨挺  赵健  杨炳建  李彦 《分析试验室》2008,27(3):119-122
猪肝中残留的氯丙嗪在碱性条件下经乙酸乙酯提取后,40℃水浴中旋转蒸发至近干,经乙腈溶解,正己烷脱脂,C18柱净化,以气相色谱-质谱选择86、233、272、318 4个碎片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氯丙嗪在10~200μg/L呈线性关系(R2为0.9998),3种不同添加浓度1.0、5.0和10μg/kg下氯丙嗪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2%、90.7%、9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6%、8.5%、5.9%,检出限(S/N=3)为1μg/kg,方法适用于猪肝等动物组织中氯丙嗪的测定。  相似文献   
87.
采用绝热量热和热分析技术研究了8-羟基喹啉的热力学性质。用精密绝热量热仪测定了8-羟基喹啉在78 K ~370 K 温区的低温热容。根据实验测定的热容数据计算出了热容拟合方程及热力学函数,得到该物质的熔点、摩尔熔化焓和摩尔熔化熵分别是(345.74±0.15) K、(13.93±0.11) kJ· mol-1 和 (40.26±0.33) J·K-1·mol-1。 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计算了其在78 K ~370 K 温区每隔5 K 的热力学函数 和 。通过部分熔化实验计算出该样品及其绝对纯物质的熔化温度分别是 345.601 K和345.761 K。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出该样品纯度的摩尔分数为 0.9978。用DSC技术进一步考察了该物质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
扫描电化学微探针的发展及其在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当前国内外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扫描微探针技术及其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扫描微电极技术(SMET)、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Kelvin探针技术(SKP)等,其中SMET、SECM、SKP及局部交流阻抗技术可直接测定腐蚀电极表面或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的分布图像,而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则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从纳米尺寸测量腐蚀过程表面形貌的变化.文中侧重介绍作者近年先后建立的具有微米空间分辨度的电化学微探针技术,并利用各种扫描探针技术研究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及其局部腐蚀过程.研究表明,空间分辨电化学方法的发展及应用,加深了人们对金属表面和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特别是金属局部腐蚀发生、发展及过程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
纳米团簇的超分子自组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纳米材料的应用过程中, 纳米团簇或纳米粒子的组装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纳米团簇的超分子化学组装方法可分为两类, 即胶态晶体法和模板法。胶态晶体法是利用胶体溶液的自组装特性将纳米团簇组装成超晶格, 可得到二维或三维有序的超晶格。模板法是利用纳米团簇与组装模板间的识别作用来带动团簇的组装, 可应用的模板有固体膜、单分子膜、有机分子、生物分子等。其中, 单分子膜模板是研究最多也是最为成熟的一种; 生物分子间严密的分子识别功能使其成为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组装模板, 而且用生物分子模板有可能实现不同纳米团簇间的组装。  相似文献   
90.
基于SVM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红外光谱在线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混合气体组分浓度分析中海量训练样本的获取、分析精度及实时在线分析等问题,将支持向量机这一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提出了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行混合气体分布模式识别,然后再进行混合气体分析的思路,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了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确定60种混合气体分布模式,共计6 000个混合气体红外光谱数据样本用于模型的训练与检验。采用SMO算法实现了减量和增量的在线学习,最终建立了基于SVM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红外光谱在线识别模型。模型由模式识别和结果输出2层组成,模式识别层完成混合气体模式分布模式识别任务;结果输出层由60个SVM校正模型组成,完成具体的浓度分析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混合气体分布模式的正确识别率不低于98.8%,可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混合气体的分布模式进行在线识别,可在线实时加入新的混合气体分布模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