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44篇 |
免费 | 2185篇 |
国内免费 | 257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298篇 |
晶体学 | 232篇 |
力学 | 904篇 |
综合类 | 273篇 |
数学 | 1577篇 |
物理学 | 50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292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354篇 |
2017年 | 288篇 |
2016年 | 310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634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423篇 |
2011年 | 450篇 |
2010年 | 394篇 |
2009年 | 443篇 |
2008年 | 466篇 |
2007年 | 445篇 |
2006年 | 440篇 |
2005年 | 395篇 |
2004年 | 347篇 |
2003年 | 344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72篇 |
2000年 | 271篇 |
1999年 | 328篇 |
1998年 | 270篇 |
1997年 | 346篇 |
1996年 | 324篇 |
1995年 | 254篇 |
1994年 | 267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259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190篇 |
1989年 | 162篇 |
1988年 | 104篇 |
1987年 | 106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91篇 |
1984年 | 72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3篇 |
1981年 | 49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0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4篇 |
1963年 | 14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根据1/2波节自聚焦(GRIN)透镜中光的传输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微小角位移的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光线传输和几何关系的理论分析,推导了待测角位移与光耦合效率之间的传递函数.针对模型对测量范围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拓宽测量范围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测量范围宽,而且测量准确度高,线性度好.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ECR源引出的高电荷态离子207Pbq+(24≤q≤36)入射到Si(110)表面产生的电子发射的实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q、入射角度ψ和入射能量E都有很强的关联.首次发现,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角度ψ间有接近1/tanψ的关系.理论分析认为,这些过程与基于经典过垒模型的势能电子发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5.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各纯Fe薄膜,并硫化合成FeS2.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薄膜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FeS2薄膜,在费米能级附近,有较强的Fe 3d态密度存在,同时,在价带谱中2-10eV处有强度较大的S 3p态密度存在;Fe的3d轨道在八面体配位场作用下分别为t2g和eg轨道,实验中由Fe的吸收谱计算得到两分裂能级之差为2.1eV;实验测得FeS2价带结构中导带宽度约为2.4eV,导带上方仍存在第二能隙,其宽度约为2.8eV. 相似文献
166.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质,在科学和应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其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使其在信息器件领域备受关注.如何获得高质量并且与当代硅基工艺兼容的石墨烯功能器件,是未来将石墨烯应用于电子学领域的关键.近年来,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在外延石墨烯和金属衬底之间实现硅插层的技术,将金属表面外延石墨烯高质量、大面积的特点与当代硅基工艺结合起来,实现了无需转移且无损地将高质量石墨烯置于半导体之上.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插层过程包含四个主要阶段:诱导产生缺陷、异质原子插层、石墨烯自我修复和异质原子扩散成膜,并证实了这一插层机制的普适性.拉曼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表明,插层后的石墨烯恢复了本征特性,接近自由状态.此外,还实现了多种单质元素的插层.不同种类的原子形成不同的插层结构,从而构成了多种石墨烯/插层异质结.这为调控石墨烯的性质提供了实验基础,也展现了该插层技术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7.
介绍了HL-2A装置上用于二级加热系统的PSM高压脉冲电源的反馈控制系统.该电源控制系统以DSP+FPGA作为控制核心,输出112路驱动脉冲,以此来控制112个IGBT的通断,包括了驱动、通信、计算、反馈等部分,使电源系统输出稳定高压.设计了远程通信系统,其中基于VB的上位机与控制系统之间采用CAN总线技术来实现电源系统的相关参数设定及传输.DSP与FPGA实现了计算、反馈等功能.完成了相关的代码编写与系统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实现了高压电源的稳定输出,满足了实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8.
169.
为满足高分辨率真三维大数据显示的空间带宽积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角度复用模式的体全息三维显示技术。通过对三维场景进行波前编码,获得相位计算全息图,并将计算全息图依次按照不同角度复用记录到掺杂金纳米颗粒体全息光致聚合物材料的同一区域,获得复用体全息图,再现时可以在不同角度观察三维场景。在体全息三维显示实验系统中,实现体全息材料记录区域的单点像素总数为120×1 920×1 080,显示的空间带宽积达到了2.5×108,相对于空间光调制器显示提升了120倍。 相似文献
170.
Tracking consensus for nonlinear heterogeneous multi-agent systems subject to unknown disturbances via sliding mode control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 investigate th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heterogeneous leader-follower multi-agent systems(MAS)with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 Firstly, the neighbor-based distributed finite-time observers are proposed for the followers to estimate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the leader. Then, two novel distributed adaptive control laws are designed by means of linear sliding mode(LSM) as well as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NTSM), respectively. One can prove that the tracking consensus can be achieved asymptotically under LSM and the tracking error can converge to a quite small neighborhood of the origin in finite time by NTSM in spite of uncertainties and disturbances. Finally, a simulation example is given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btained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