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2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0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引言分子中电子激发态的猝灭和振动弛豫的研究对于寻找新的可见激光体系,了解电子态间瓦相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曾经利用化学发光方法测量了C_2~*d~3Π_g和BaO~*A~1Σ态的电子猝灭和振动弛豫,获得了重要的结果。但此法有一定的局限,需要对电子态间无辐射跃迁有清楚的了解,才有可能进行测量和分析。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是近年来研究分子传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用激光将分子激励到所研究的能级,然后跟踪它的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在脉冲激励情况下)或相邻能级布居随压力的变化(在连续激励时),就可获得有关  相似文献   
42.
在分子束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惰性气体原子He(23S1)和Ne(3P0,2)与NH3碰撞的解离激发反应.He(23S1)与NH3的反应中观察到NH(A-X,c-a,c-b),NH+(B-X)和H*-Balmer发射.对NH(A-X,c-a)的谱图进行了拟合.分析NH(c-b)谱发现NH(c)倾向于生成具有f对称性的转动能级,NH3可能是经由一个NH2中间体分两步解离,这与121.6nm光解NH3时的倾向性正好相反.利用参比反应测得生成NH(A,c)的速度为k=1.0×10-11cm3•s-1.He(23S1)与NH3生成的NH(A,v’=1)的转动激发比v’=0时要高,根据含角动量守恒的相空间理论,其生成过程可能具有较大的解离半碰撞参数.Ne(3P0,2)与NH3反应只有NH(A-X,c-a)发射,NH(A,c)的振转布居可由简单相空间理论三体解离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43.
44.
在束-气和束-束实验条件下,详细研究了NH2(A2A1,090,423)自由基分别与Ar,N2,O2和NH3碰撞引起的电子态猝灭和转动态-态传能,获得了总的猝灭截面σQ(分别为≤0.17、0.26、0.30和0.48 nm2),以及相对转动态-态传能截面.利用碰撞络合物模型计算的电子猝灭截面与实验测得的截面具有基本相同的趋势,表明长程吸引势在猝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发现,转动态-态传能中相对截面随着碰撞对的折合质量的减小而下降.由于NH3具有较大的偶极矩以及O2的开壳层电子结构使得猝灭截面增大,而转动态-态传能截面减小.  相似文献   
45.
首次报告了在分子束条件下,研究Ar(3P0,2)+NH3碰撞解离反应·利用单光子计数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了部分转动分辨的初生态产物NH2(A2A1)→(X2B1)发射谱,并详细地进行了标识·发现主要为[HTSS](0,v 2',0)→(0,0,0)跃迁(v'≤5,K'a≤6,J'≤10)。通过对部分分辨较好的光谱范围进行了模拟,得到反应生成的NH2(A2A1,v'=2,k'a =1)态绕b/c轴的转动温度为1050K,高于母体分子NH3的转动温度300K。由亚稳态碰撞传能电子交换机理认为这是由于碰撞对手Ar和母体NH3分离时反冲作用的结果。碰撞传能解离机理和光解过程不同,后者仅观察到轴的转动激发。  相似文献   
46.
在单次碰撞条件下 ,对NH2 (~A2 A1,(0 ,9,0 ) )的转动非弹性碰撞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包括不同转动能级、核自旋、及自旋分裂双重态的传能 ,直接得到了一些倾向性规则 ,并且对于能隙规律和角动量传递规律在其中的重要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7.
利用大振幅弯曲振动哈密顿和矩阵变换方法,考虑Renner-Teller效应 ,计算了NH2自由基(A~)2A1,(X~)2B1态电子弯曲振动和K型转动能级.由计算得到的态函数和基态电偶极矩,计算NH2自由基(A~)2A1~(X~)2B1电子振动相对跃迁矩和电子激发态(A~)2A1的荧光寿命,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