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化学   285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1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61.
以双叠氮基糖1、糖醛2和巯基乙酸为原料,室温条件下,利用Staudinger/aza-Wittig/环合一锅法反应,合成了新型噻唑烷-4-酮连假三糖衍生物3a和3b,并经脱苯甲酰基(Bz)保护基,分别得到了相应产物4a和4b.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a和4b能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462.
牟博  雷忠利  杨红  李娜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11):2399-2403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聚苯乙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S-b-PNIPAM)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并以其为模板, 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银离子和嵌段共聚物PS-b-PNIPAM的交联剂以及还原剂, 制备了PS-b-PNIPAM/Ag复合纳米微粒.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复合纳米微粒的形貌及其成分进行了表征. 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证明银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面心立方体单晶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b-PNIPAM在丙酮中形成的胶束模板对银纳米粒子的尺寸及其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3.
张蕾  张敏  康平利  李娜 《应用化学》2010,27(10):1225-1229
以处理过的纳米TiO2为微柱吸附材料,采用流动注射技术进行微量碲的分离富集,探讨了溶液的pH值、试样流速、试样体积、洗脱液浓度和用量以及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pH值在8~9.5范围内,纳米TiO2对Te(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率接近99%,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7.02 mg/g;选用2 mL 0.5 mol/L NaOH溶液可将吸附的Te(Ⅳ)完全洗脱,富集倍数为30。 本法的检出限(3σ)为0.013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RSD=1.99%。 将本法应用于水样的分析,碲的回收率在98%~103%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64.
首次建立了牛奶中64种中性和酸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方法。样品中的残留药物用乙腈提取,经正己烷液-液分配除脂和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乙腈和甲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HPLC-MS/MS电喷雾正离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下限(LOQ)为1~1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54%~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5.
迄今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 它不仅能够得到表面的原子周期结构,还能给出分子内部的化学键信息. 针尖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原子力显微镜的有效信号,主要包括三种,即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化学键相互作用. 本文在生长于Si(111)-7×7 的铅薄膜上测量了针尖和样品之间的化学键相互作用. 通过获取该相互作用随偏压的变化,并且利用抛物线拟合有效局域接触势的位置,我们发现它是随着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 这种趋势来自于针尖和样品之间波函数的交叠. 从而可以得到电子的衰减长度. 我们还测量到了该衰减长度随着铅薄膜厚度的变化会发生振荡,这种振荡归因于平顶楔形铅岛内电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466.
多金属氧酸盐作为一类阴离子簇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尺寸大小的可调变性,在电化学、催化和药学等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制备了多酸Co(C15N6H12)2[PW12O38]·5H2O(Co[PW12O38])修饰碳糊电极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以及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多巴胺的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其制备条件和检测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传感器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检测能力.多巴胺的线性响应范围为8.0x10-6 mol·L-1至3x10-5 mol·L-1,灵敏度为0.039 μA·(μmol·L-1)-1,检出限(S/N=3)为5.4 x10-6 mol·L-1. 制备的多酸修饰碳糊电极用于检测多巴胺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并且对抗坏血酸、尿酸等常见的干扰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多酸修饰的碳糊电极制备过程简单方便,成本低,传感性能良好,对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多巴胺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7.
李娜  谭啸峰  杨晴来 《有机化学》2022,(5):1375-1386
哺乳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在维持宿主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检测对宿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染色标记方法存在着特异性差、与活菌不相容、受其他影响因素多等问题,因此限制了对肠道微生物形态以及功能方面的深入研究.在众多的成像技术中,荧光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肠道中共生菌、致病菌以及机会性致病菌的位置,还可以提供有关细菌活力、代谢交换以及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免疫相互作用等信息,且荧光成像检测技术具有无创、对组织损伤小、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在肠道微生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菌群成像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性能优越的荧光标记探针是肠道微生物菌群荧光成像的关键因素.本篇综述主要总结了针对不同的肠道菌群而设计的标记策略,主要包括荧光探针和同位素探针,分别就代谢标记、非代谢标记以及代谢产物的特异性标记等方法进行了总结讨论,最后对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8.
以CoCl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低温合成Co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分析(ED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由面心立方晶型CoO纳米线组成,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约为150 nm和4.0 μm,且沿(111)晶面方向择优生长.紫外-可见吸收测试显示CoO纳米线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通过计算得出CoO纳米线光学带隙为2.70 eV.  相似文献   
469.
在常压、298.15 K条件下, 用RD496-2000微量热仪开展了3-硝基-1,3,4-三唑-5-酮(NTO)金属(Li, Na,Pb, Cu)盐制备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得到了反应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 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 还得到了在25-40℃范围内NTO金属(Li, Na, Pb, Cu)盐制备反应过程的反应焓. 结果表明, NTO金属(Li, Na, Pb, Cu)盐的制备反应较容易发生. 基于Hess定律, 得到了ΔfHm0 (Li(NTO)·2H2O, aq, 298.15 K)和ΔfHm0 (Na(NTO)·H2O, aq, 298.15 K)的值.  相似文献   
470.
以TiO2纳米管为模板,采用多组分自组装结合水热法制备Bi2WO6/TiO2纳米管异质结构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技术如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考察所制备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光吸收和电子性质。Bi2WO6纳米片或纳米粒子分布在TiO2纳米管上,形成异质结构。随后,通过在紫外、可见和微波辅助光催化模式下降解染料罗丹明B(RhB)来评价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与TiO2纳米管和Bi2WO6相比,Bi2WO6/TiO2-35纳米管在多模式下表现出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与紫外和可见降解模式相比,Bi2WO6/TiO2-35纳米管在微波辅助光催化模式下对RhB的降解效率最高。这种增强的光催化活性源于适量Bi2WO6的引入、纳米管独特的形貌特征和降解模式所引起的增强的量子效率。降解过程中的活性物种被证明是h+,·OH和·O2-自由基。而且,在微波辅助光催化模式下,可产生更多的·OH和·O2-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