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中期染色体结构的AFM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术(AtomicForceMicroscopy,AFM)首次观察到了近自然状态下多头绒泡菌(Physarumpolycephalum)中期染色体的整体结构和表面细微结构.染色体整体结构成像显示其边缘轮廓清晰圆滑,具有明显的着丝点;染色体表面高分辨率成像发现,中期染色体是由约230nm的染色质纤维经螺旋且在底部回转180°形成,同时表面有3个层次有序折叠的染色质纤维同时存在,它们分别是:30~40nm,60~70nm,90~100nm.由高度图和侧向力成像图都可推测它们是螺旋结构.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期染色体包装的高度有序性,多层次结构是由螺旋方式形成,同时表明AFM是在近自然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文 [1 ]的基础上定义了关键因子的概念 ,提出了一次同余组的关键因子求解算法 ,并给出了解的舍入误差估计 .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算法的求解过程 ,分析了该算法在计算机求解时相对于传统解法的优点 . 相似文献
24.
开展花岗岩三点弯曲试验,利用横纵波两种传感器接收花岗岩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对比分析声发射横纵波信号的时频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声发射横纵波建立损伤变量,探讨花岗岩三点弯曲条件下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破坏过程声发射横纵波事件率变化趋势较为相似,临近峰值载荷时均加速上升,破坏时达到峰值,但纵波事件率加速点早于横波事件率;声发射横纵波能率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峰前低水平稳定变化、峰后陡升到峰值的特征。声发射横纵波主频在临近峰值载荷逐渐形成主频条带,但其频率存在差异,纵波主频分布在0~10 kHz、30~50 kHz和100~110 kHz,而横波主频集中分布在0~10 kHz。相比纵波损伤变量,横波损伤变量能够刻画峰后损伤急速发展的过程,能较好地表征花岗岩三点弯曲作用下损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5.
26.
27.
利用涡激振动进行海流能收集的VIVACE装置是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FLUENT软件采用k-ωSST湍流模型和Newmark-β法,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四个质量比(2, 5, 7和10)在迎流角90°下D形截面柱体的流致振动响应,系统分析了D形截面柱体在横流向上的振动幅值、频率、平衡位置偏移量、尾涡脱落模式以及能量转化效率.所模拟的雷诺数范围为288~2880,对应的约化速度为2~20.结果表明,质量比对D形截面柱体流致振动的影响明显,质量比会改变D形截面柱体流致振动的响应分支.质量比越大, D形截面柱体进入驰振对应的约化速度越低;质量比增大, D形截面柱体平衡位置偏移量相对减小.随着约化速度的增大, D形截面柱体出现了涡激振动、涡激振动-驰振及完全驰振等响应分支.在所模拟的范围内, D形截面柱体高能量转化效率出现在涡激振动分支,而不是在驰振分支;在质量比为10且约化速度为4.5时,一级能量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44%.相关研究可为VIVACE装置的振子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因导尿管引起的微生物感染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并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基于纳米材料的抗菌涂层是应对导尿管感染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利用绿色小球藻自身及其分泌物的还原性环境,制备合成高表面活性的纳米氧化铈Bio-CeO2,能够高效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实现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的抑制和杀伤。在这种绿色合成的模拟酶纳米材料基础上,将其与壳聚糖、京尼平等生物基材料协同作用,在导尿管表面构建稳定的抑菌水凝胶涂层。结果显示,包覆有Bio-CeO2水凝胶抗菌涂层的硅胶导尿管比裸导管的抑菌效果显著增强,尤其是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环境下,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率可提升至54%,这为未来新型广谱抗菌导尿管的设计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潜在新材料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9.
Dip-pen纳米刻蚀技术(简称DPN技术)为在目标基底上沉积一个有序或连续的图案提供了一条简单而有效的途径,DPN技术是一种直接书写的扫描探针刻蚀技术,它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针尖,在一定的驱动力下,直接将化学试剂“墨水”转移到目标基底上.近年来,利用DPN技术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多种“墨水一基底”组合。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