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2篇 |
免费 | 682篇 |
国内免费 | 100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86篇 |
晶体学 | 52篇 |
力学 | 164篇 |
综合类 | 118篇 |
数学 | 489篇 |
物理学 | 14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6篇 |
193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233.
234.
OUH体系的结构和分析势能函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密度泛涵B3LYP方法优化出了OUH分子的各种结构,确定了最稳定构型和离解能,以及它们的谐性力常数,并导出双原子分子UH,UO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及其光谱数据。采用多体项展式方法,导出OUH(X^4A')基态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获得OUH(X^4A')体系的势能面,考察了这个势能函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复现出OUH分子的平衡结构特征,结果表明:U+OH,O+UH,H+UO的反应均为无阈能的放热能反应。为进一步探讨OUH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5.
采用ab initio RHF,MP2和B3LYP方法以及LanL2DZ和SDD基组计算了四面体锌族卤素阴离子化合物(MX42-,M=Zn(Ⅱ),Cd(Ⅱ),Hg(Ⅱ);X=F-,Cl-,Br-,I-)和钛族卤化物(MX4,M=Ti(Ⅳ),Zr(Ⅳ),Hf(Ⅳ);X=F-,Cl-,Br-,I-)的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LanL2DZ基组是合适的基组,能得到合理的电荷分布,几何参数以及振动频率。在锌族卤化物的计算中发现,角弯曲振动频率与实测值相当一致,键伸缩振动频率略为偏低,这主要是由于计算的键长略为偏长所致。MP2方法计算的振动频率更接近于实测值。在钛族卤化物的计算中,三种计算方法都相当地再现了实测值,而以B3LYP方法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236.
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活性,高选择性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在140℃、5.0Mpa氢压下,苯转化40%时,环己烯选择性达到85%左右。环己烯最高收率达到52.1%,用XRD、SEM、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摧化剂进行表征,XRD和SEM测试表明,RU-U-B/ZRO2属于非晶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XRD结果证实,在加氢过程中,非晶分解,RU晶化;温度愈高,RU晶化愈快,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RU微晶的粒径有关,RU微晶粒径应控制在5nm左右,BET比表面积测定表明,ZRO2的负载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并可阻止RU微晶的长大,讨论了B和ZRO2对提高选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7.
钯-8-羟基喹啉-5-磺酸络合物电极反应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增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钯 8 羟基喹啉 5 磺酸形成的络合物的峰电流 (pH 8.6 ,- 0 .6 8V)具有吸附特性 ,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其电子转移数 (n)、电子转移系数 (α)及饱和吸附量 (Γs)分别为 2、0 .4 6和 2 .2× 10 - 9mol cm2 ;钯 与8 羟基喹啉 5 磺酸的络合比为 1∶2 ;稳定常数 (K)为 8.73× 10 7。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未形成三元络合物 ,催化电流是由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共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了络合物的电极反应中间体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38.
痤疮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2例痤疮患者血清Ca,Mg,Zn,Cu,Fe五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痤疮患者血清Z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血清Ca,Mg,Cu,Fe水平则与正常人无差别(P>0.05)。部分病人口服补充锌剂后痤疮症状有所好转。提示痤疮患者应重视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做适当的补充。 相似文献
239.
铈对纳米铁氧体粉末电磁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固相反应制备的Ce0 .2 5FeNiO3,FeNiO5,Fe3O4 ,Fe2 O34种纳米粉体 ,在 1~ 2 0 0 0MHz范围内进行了电磁学性质 (μ′,μ″ ,ε′,ε″)及吸波特性的比较研究。发现 4种纳米粉体的 μ′数据大小顺序为Ce0 .2 5FeNiO3>FeNiO5>Fe3O4 >Fe2 O3,μ″的变化幅度为Ce0 .2 5FeNiO3>Fe3O4 >FeNiO5>Fe2 O3。Ce0 .2 5FeNiO3的ε′和ε″的变化幅度大于其他几种纳米粉体。结果表明 ,加入稀土铈的铁氧体纳米粉体性能优于其他几种材料 相似文献
240.
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镍溶液(5 mg Ni/kg)染毒,观察了N-苯甲基-D-葡糖氨基二硫代甲酸钠(BGD)、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DDTC)、二羟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DHED)及meso-2,3-二巯基丁二酸钠(DMSA)等螯合剂对镍致小鼠胰脏毒性的解毒作用。镍染毒后引起小鼠胰脏胰蛋白酶活性升高和羧肽酶A活性降低以及组织中镍、钙、锌浓度增加;镍染毒30 min和24 h后进行各螯合剂治疗(剂量均为400 μmol/kg),BGD、DDTC和DMSA可明显抑制上述变化,其中BGD解镍毒效果最好、自身毒性最小、对镍致小鼠胰脏毒性有更好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