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4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高效率高亮度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一种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中采用双(2-甲基-8-喹啉)4-联本氧基铝[bis(2-methyl-8-quinolinato)4-phenylphenoJate aluminum,BAlq]为空穴和激子阻挡层,得到了效率、亮度和色度俱佳的发光器件。器件最高亮度为10362cd/m^2,最高外量子效率为7.0%,器件色坐标[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1E)coordinates]为(0.672,0.321)。另外在大电流密度100mA/cm^2下,量子效率仍有4.3%。该器件性能指标基本能够满足彩色动态显示中对红色发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报道采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厚膜作绝缘层、ZnSvSm , Cl作为发光层的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和亮度电压曲线, 研究了发光机理和效率电压等特性。制备的器件在市电频率驱动下16 V启亮, 最大亮度为18.4 cd/m 2, 最大效率为0.06 lm /W。  相似文献   
33.
吡唑啉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激基复合物的发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吡唑啉衍生物为空穴传输材料(HTM)和BBOT为电子传输材料组成双层器件, 获得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和宽化的电致发光. 双层器件和HTM∶BBOT等摩尔混蒸薄膜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测量表明, 该谱带来自HTM/BBOT界面激基复合物的发射, 根据器件的能级图, 激基复合物的类型为BBOT的激发态BBOT(与基态的HTM相互作用的复合物. 用HTM∶BBOT混合发光层增加器件中激基复合物的形成界面, 提高了器件的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34.
两种不同结构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蓝色发光器件。其中阻挡层结构的器件为:ITO/CuPc/NPB/TPBi/Alq/MgAg;夹心型结构的器件为:ITO/CuPc/NPB/DPVBi:perylene/Alq/MgAg。两种器件的发射光谱分别为NPB和perylene的特征光谱,最高亮度和最大效率分别为3700cd/cm^2、6123cd/cm^2和0.781m/W,0.831m/W。然而,两种器件稳定性差异较大。用能级结构图分析了两种器件的发光特性和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SiO2气凝胶中ZnS:Mn纳米微晶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SiO2气凝胶中制得了ZnS-Mn纳米微晶,并对微晶的X射线衍射谱,激发0发射光谱、发光效率,时间分辨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验表明,Mn2 在纳米微晶中的发光效率相对于体材料有明显的提高,弛豫时间也比在体材料中缩短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6.
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制备了以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TPD为空穴传输层、8-羟基喹啉铝Alq3掺杂红光染料DCJTB作为发光层LiF/Al为复合电极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研究了不同掺杂质量分数对器件发光光谱、亮度电流电压特性的影响。发现由于DCJTB的自极化作用,发光峰值位置有30nm的移动,当掺杂质量分数为0.2%和3%时,器件的最高亮度分别为17400cd/m^2和2900cd/m^2,20mA/cm^2时其亮度又分别为1080cd/m^2和150cd/m^2,量子效率分别为2%和0.5%。  相似文献   
37.
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 7年柯达公司 C.W.Tang发表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1] 因其在平板显示技术中的巨大应用前景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白色发光因是实现全彩色平板显示的重要方案之一 ,而倍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有一些有关白光的报道 ,J.Kido[2 ,3]利用多层结构及三种染料掺杂的polymer实现白光 ,S.R.Forrest[4 ] 利用叠层实现白光 ,Y.Sato[5] 用了一种新的掺杂剂得到白光 ,M.Granstrom[6 ]和 Y.Yang[7]报道了polymer的白色发射。在这篇文章中 ,将报道一种利用锁定层中掺杂染料来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 ,其最高亮度达 863 5 cd/ m2 ,最大效率为1 .3…  相似文献   
38.
在空穴传输层(HTL)和发光层(EML)界面加入缓变结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ell-GJ)。与传统的异质结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ell-HJ)相比,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半寿命在初始亮度为100 cd/m2的条件下达到了8460 h,比Cell-HJ的半寿命长6倍。寿命的延长归功于穿过非突变界面的局部电场的消除,减少了焦耳热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寿命。但是实验证实Cell-GJ的效率比Cell-HJ的效率低。为了提高Cell-GJ的效率在其TBADN/AlQ交界处蒸镀GaQ薄层制得一种新型器件Cell-GJGaQ。由于GaQ的最低未占有轨道能级介于AlQ和TBADN之间,从AlQ到GaQ再到TBADN形成的多阶势垒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子(少子)注入,从而使发光效率也有了明显改善。研究结果表明Cell-GJGaQ的效率比Cell-GJ的效率高20%,半寿命同时也达到了6998 h,比Cell-HJ长5倍,整体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9.
制作了具有微腔结构的蓝色有机顶发射电致发光器件。利用TBADN∶3%DSAPh为发光材料,结构为Ag/ITO/CuPc/NPB/TBADN∶3%DSAPh/Alq3/LiF/Al(Ag)。在玻璃基片上,制备Ag为阳极反射层,CuPc作为空穴注入层,NPB作为空穴传输层,ITO为光程调节层;Al/Ag作为半透明阴极,电极的透射率在30%左右。得到了半高宽仅为17nm发光光谱,实现了窄带发射。通过改变ITO的厚度,得到了纯度较高的蓝色发光光谱,色坐标为(0.141,0.049),实现了高色饱和度的发射。在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微腔器件的发光强度,当选择合适的阴极透射率时可以使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根据相关的公式,计算出了发光强度随阴极透射率(或者反射率)变化的近似曲线。  相似文献   
40.
蓝色发光材料DPVBi掺杂DCJTB发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蓝光材料DPVBi掺杂红光染料DCJTB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DPVBi掺杂不同质量浓度DCJTB的光致发光,当掺杂质量浓度为0.1%时,光致发光得到白光(色度x=0.36,y=0.34)。基于光致发光的实验结果,以DPVBi掺杂不同质量浓度DCJTB作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CuPc/NPB/DPVBi:DCJTB/Alq3/LiF/Al的器件,当掺杂质量浓度为0.08%时器件实现了白色发光(色度为x=0.25,y=0.32)。研究了该白光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白光器件在14V时达到最高亮度7822cd/m^2。在20mA/cm^2电流密度驱动下的亮度为489cd/m^2,最大流明效率为1.75lm/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