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力学   7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纳米液滴蒸发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子水平对纳米氮液滴蒸发的微观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研究,其中液氮分子间采用球形截断的LJ势能函数.从微观模拟信息中获取了相应的宏观性质,示出了液滴在蒸发过程中的分子位形的变、密度分布、双体分布函数和压力分布,探究了纳米液滴在蒸发过程中界面现象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32.
本文根据统计热力学理论,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过热水蒸气的热物性进行了研究.选取实验压力为10MPa,利用TIP4P模型和不同经典方程,模拟计算温度从320℃到800℃时水蒸气的压力.从结果可以看出:近饱和区标准维里方程模拟压力值偏离实验值较远,径向状态方程和段式状态方程模拟结果的误差要小于维里方程的.随温度的增加,三种方程的模拟结果均趋于实验值.另外,本文还对影响模拟结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3.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近固体壁面拟有序液体边界层及其导热特性。得出分子密度沿垂直壁面方向呈衰减分布,且拟有序层内的分子运动方式接近于晶体分子。结合径向分布函数定量分析得出拟有序层的有序程度随固液耦合作用加强而增加。用G-K公式计算了拟有序层的导热系数,发现其与物件尺度、边界条件有密切关系。但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导热系数随有序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4.
本文建立了一个在常重力及微重力情况下绕汽柱热毛细对流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来积分非稳态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热毛细对流的数值解.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热毛细对流的速度矢量场,了解了有关无量纲参数对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规律.得出结论:热毛细对流不仅在微重力条件下存在,即使在重力场中,在特定情况下也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35.
多孔物料干燥时的耦合传热传质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引言多孔物料干燥时的传热传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耦合过程,物料内的质扩散通量不仅受湿度梯度控制,而且还和温度梯度有关[1~5]。在对流干燥过程中,热量总是从物料表面向内部传递,而湿分总是从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然后扩散至干燥介质中,故物料内部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方向相反,由Luikov理论可知,向内的传热过程总是阻止物料中的湿分向表面迁移,从而减小质通量,降低干燥速度。显然,为了提高干燥速度,可以通过采用辅助加热或改变加热方式来减小物料内部逆向温度梯度、甚至改变温度梯度的方向以加快物料内部湿分向表面…  相似文献   
36.
1引言获得高质量、大体积单晶体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业应用都极其重要。由温度梯度引起的表面张力梯度所诱发的热毛细对流对晶体生长不利。zer等人山的空间实验证实,时相关的热毛细对流将引起熔质分凝,带来杂质条纹。人们急需有效抑制热毛细对流的方法。近年发展起来的液封技术在抑制热毛细对流方面表现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着重研究两不相溶混的轴对称同轴液柱内的热毛细对流,通过分析求解及数值模拟,找出了外层流体对内层流体运动的抑制规律,为浮区晶体生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2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距离为L…  相似文献   
37.
绕汽柱热毛细对流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非平衡热力学理论,选取熵产作为F函数,以熵产随时间的变化率作F函数,采用Liapounov稳定性分析方法用数值法对绕汽柱热毛细对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临界Marangoni数,并以工质水为例,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临界热负荷。  相似文献   
38.
为了了解水平温度梯度作用时环形液池内的浮力-热毛细对流特性,利用 有限差分法进行了非稳态三维数值模拟,环形液池外壁被加热,半径为40 mm,内壁被冷却, 半径为20 mm,液池深度为3~17 mm,液池内流体为0.65cSt的硅油,其Pr数 为6.7. 模拟结果表明,当水平温度梯度较小时,流动为轴对称稳态流动,随着温度 梯度的增加,流动将会失去其稳定性,在浅的液池内(d=3mm),转化成三维振荡 流动,在深的液池内(d≥6mm),转化成三维稳定流动;模拟计算的 临界温差及表面温度分布图像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9.
均质凝结中蒸汽的极限过冷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统计热力学巨正则系综的密度涨落理论;提出了确定均质凝结中蒸汽极限过冷度的方法,得出了蒸汽凝结机制较沸腾机制复杂得多的结论,并推测出动力学影响是蒸汽凝结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一个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的核沸腾汽泡长大的数学模型曾丹苓(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一、引言任何实际相变过程都是不可逆热力学过程。经典热力学,尤其是非平衡热力学为它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长期的研究工作中热力学理论并未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