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化学   193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2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We report simultaneously large and opposite Goos-Hanchen shifts for TE and TM beams on a double metalcladding slab.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shows that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lateral shifts are in two orders of the wavelength.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lateral beam shift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upper metal layer. The optimal thickness of the upper metal layer for zero reflection is found to be the critical thickness above which a negative beam shift occurs.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22.
研究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冷阱捕获-色谱分离-原子吸收方法测定天然水中四种主要砷形态。测试系统自行组装,色谱住填料采用ChromosorbGAW-DMCS(粒径0.3~0.45mm),其上涂布3%OV-101。方法的检出限以砷计分别为:As(V)0.51ng,As(Ⅲ)0.43ng,MMA0.38ng,DMA067ng;12ng砷标准偏差As(Ⅴ)4.21%,As(Ⅲ)3.56%,MMA3.23%,DMA5.46%。在0~50ng砷量范围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该法适用性广,已用于湖水、河水、海水和地下水等不同水样神形态测定,加标回收率93.5%~104.9%。给出了上述水样四种砷形态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3.
一种检测麻痹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麻痹性贝毒GTX组分和NEO/dcSTX/STX组分的方法。本法仅使用了一种缓冲溶液作为流动相,在InertsilC8-3色谱柱(250mm×4.6mm,5μm)上,采用梯度改变乙腈在流动相中的比例和流速,一次进样可同时定性及定量待测试样中的上述全部毒素组分。该缓冲溶液为9.0mmol/L磷酸铵缓冲溶液(pH=7.2),含有2.8mmol/L的庚烷磺酸钠。色谱分离过程首先以纯水相缓冲溶液进行等度洗脱,在16.5~19min向流动相中梯度加入1.5%的乙腈,加速GTX3和GCX2的洗脱,以避免GTX2的色谱峰与乙腈的溶剂峰重叠,随后从19min开始加大流动相中乙腈的比例为8.5%,以缩短边缘组分的保留时间。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设为330nm和390nm。用本方法分析染毒的华贵栉孔扇贝和近江牡蛎,证实了本方法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4.
亚毫米尺度双面金属波导的超高阶模及其滤波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真空溅射法在一片亚毫米尺度的光学玻璃平板两面分别镀上不同厚度的金属薄膜,构成一种超厚的双面金属包覆波导。采用自由空间耦合技术实现了这种波导中超高阶导模的激发。由于超高阶导模具有对波长特别灵敏而对偏振不灵敏的特殊性质,以此为基础,在实验中演示了可调谐、偏振不灵敏、低损耗(小于0.5 dB)的超窄带(小于0.08 nm)和梳状滤波(通道间隔为100 GHz)。  相似文献   
125.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将太阳能转换为高能化学能的绿色技术,在可再生清洁能源生产和污染物修复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非金属半导体,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来源丰富、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可见光吸收范围及特殊的电子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一般常用氮源前驱体如二氰二胺、三聚氰胺等...  相似文献   
126.
谷坤明  曹庆琪  吴坚  唐涛  张世远 《物理学报》1999,48(13):263-267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La1-xPrx)2/3Sr1/3MnO3多晶样品,研究了其电磁性能及磁致伸缩效应,发现样品低温下的磁致伸缩主要以线伸缩为主,且在低场下达到饱和,在Pr含量为0.3时达到最大值,约为-90×10-6.随Pr掺杂含量的逐渐减小,磁致伸缩的饱和场也逐渐减小.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7.
周骏  曹庄琪  贾振红 《光子学报》1999,28(4):295-301
根据转移矩阵理论,在弱周期结构近似下获得了任意形状光栅皱阶光波导的TE模分布反馈耦合系数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周期型皱阶光波导耦合系数的简洁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8.
太赫兹辐射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如瞬时性、宽带性、相干性、低能量性、穿透性和吸收性,受到了全世界各国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高度重视并日趋成为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农作物成分如水分、蛋白、脂肪、淀粉等理论上在太赫兹谱区有较为丰富的吸收;太赫兹波的低辐射特性对农业生物样本检测更为安全;太赫兹波...  相似文献   
129.
建立了牛和猪肌肉组织中安乃近代谢残留物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氨基安替比林和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连质谱(LC-M/MS)测定法。肌肉组织样品均质后,采用硫酸钠提取液提取。过滤后,过C18固相萃取(SPE)柱净化,采用LC-MS/MS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和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采用外标法定量,而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和4-氨基安替比林则是以4-异丙基氨基安替比林作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和4-氨基安替比林的检出限为1.0μg/L;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和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的检出限则为0.5μg/L;在添加浓度为5~200ng/g范围内,4-甲酰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81.6%~94.0%;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81.2%~90.2%;4-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82%~101%;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的回收率为78.5%~87.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30.
石墨质碳质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电学、力学、热学性能而在电子设备,复合材料,电池,传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针对生产能耗高,污染大,成本高,不可控等现状是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通过使用较简单和成本低的制造技术在纳米级器件中获得石墨碳结构的方法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探索领域。表面等离激元技术因具有环境友好、能耗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等离激元技术诱导大分子链状聚合物石墨化就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制备技术,而Cu作为贱金属具有产量高,价格便宜等优势。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技术,利用激光辐射粗糙Cu表面上的聚丙烯腈(PAN)+碳纳米管(CNT),而使聚丙烯腈在金属表面被石墨化。通过改变基底刻蚀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激光强度系统地研究了PAN/Cu和PAN+CNT/Cu得到最佳石墨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PAN作为探针分子,在2.5 mol·L-1硝酸刻蚀15min的铜基底上,观察到了增强因子为1.39×104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通过使用拉曼激光作为光源,在退火温度为140℃时,可以观察到石墨化的PAN分子结构缺陷较少,碳氮三键消失,其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