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1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激光微加工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微加工技术以非接触加工方式,高效率、无污染、高精度、热影响区小的优点在微电子集成电路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在集成电路制造封装中采用的激光微调、激光打孔、激光清洗、激光柔性布线和激光微焊技术.  相似文献   
42.
设计制备了以泊洛沙姆407/188为主要基质,卡波姆、氯化钠为添加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为增溶剂的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以凝胶温度、凝胶强度、生物黏附力和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体外评价;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在犬体内的血药浓度,进行体内筛选.采用3p97软件计算液体栓相关药动学参数,进行体内释药特性研究.加入0.9%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使双氯芬酸钠增溶2.3倍.缓释液体栓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模式,R20.9,释药时限大于6h;体内药物释放出现血药平台,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体内过程为一室模型,t1/2(Ke)=5.553 3h,t1/2(Ka)=0.357 4h,cmax=7 712ng.mL-1,AUC0→∞=72 029ng.h.mL-1,MRT=7.61h.所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缓释液体栓具有稳定的缓控释特性.  相似文献   
43.
谭靖骞  曹宇  黄海宁  郭慧 《应用声学》2020,39(5):690-696
北极海域海洋环境噪声的特殊性在于具有偶发的尖脉冲声,为分析其特性与规律,首先建模仿真分析不同脉冲噪声下高斯分布与α稳定分布的拟合效果,验证后者的鲁棒性。再从实测北极海域噪声中选取三种典型环境噪声为样本,通过对其非高斯性判定及不同分布模型对比,验证α稳定分布在北极海域环境噪声统计特性建模中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不同深度、不同频段对模型参数的影响,最后通过各月参数的统计结果与海冰密集度分析冰下噪声成因。由于通道数量有限,没有给出所有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极海域冰下环境噪声具有明显脉冲成分和非高斯性,利用α稳定分布能更好的描述其统计特性;100Hz可作为冰下环境噪声脉冲性干扰源的划分界限;结冰期环境噪声具有强烈的非高斯性,而冰封期则高斯性较强。  相似文献   
44.
In this paper, a-Si:H/a-SiGe:H/μc-SiGe:H triple-junction solar cell structure is proposed. By the analyses of micr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structures (AMPS-1D) and our TRJ-F/TRJ-M/TRJ-B tunneling-recombination junction (TRJ) model, the most preferably combined bandgap for this structure is found to be 1.85 eV/1.50 eV/1.0 eV. Using more reali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optimized thickness combination is investigated. Along this direction, a-Si:H/a-SiGe:H/μc-SiGe:H triple cell with an initial efficiency of 12.09% (Voc = 2.03 V, FF = 0.69, Jsc = 8.63 mA/cm2 , area = 1 cm2 ) is achieved in our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45.
双向滤波法去除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测中的刺激伪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检测中,去除刺激伪迹最传统的方法是“引出的非线性响应”法。但因其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无法精确成立,会造成明显刺激伪迹残留,限制了对与刺激伪迹有重叠的短潜伏期高频耳蜗响应的检测。窗函数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刺激伪迹残留,但仍未解决对高频响应的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向滤波法去除刺激伪迹,避免了滤波时刺激伪迹影响后传的趋势。物理模拟实验及106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实测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可进一步减少刺激伪迹残留,拓展不受刺激伪迹污染的信号区间;并能检测出潜伏期更短、强度更大的高频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同时,该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在实时检测系统中实现。  相似文献   
4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表面负载单原子Y模型的表面性能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根据表面能计算结果可知,单原子Y最稳定负载位置为空位(H),即确定了ITO负载单原子钇(Single-atom Y supported on ITO,Y/ITO)稳定模型.对ITO和Y/ITO表面吸附气体分子(NO和CO)模型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根据对比ITO和Y/ITO表面的吸附能和态密度计算结果可知,单原子钇负载提高了ITO表面的稳定性和吸附性能.根据对比Y/ITO表面吸附NO和CO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和态密度计算结果可知,NO和CO气体分子吸附均为自发行为,过程放热.且NO气体分子更容易吸附在Y/ITO表面,即Y/ITO对NO气体分子更敏感.  相似文献   
47.
以垂直卧式浪流轮机的空心翼(WTHB)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动量理论、屈曲失效理论及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了WTHB在非单一浪流过程中产生的径向压缩应力,分析了浪流单双向作用力、水动力攻角和轮翼双支持点分布对空心翼屈曲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浪流作用下的空心翼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单向浪流作用下空心翼,最优获能水动力攻角40°相较于20°的相对径向屈曲变形量最值较大,空心翼双支持点分布对整体极限型屈曲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CuInS2(CI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的电子注入和器件性能与粒子尺寸之间的依赖关系. 首先合成了不同尺寸的CuInS2量子点(QDs),制备了CuInS2量子点敏化的TiO2薄膜,并组装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通过循环伏安法确定了CuInS2量子点的能级位置.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测量了CuInS2量子点到TiO2薄膜的电子转移速率和效率. 结果发现,随着粒子尺寸从4.0 nm减小到2.5 nm,电子注入速率略微增加而电子注入效率减小,同时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基本不变,而光电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FF)均减小.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来实现.  相似文献   
49.
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铺展动力学特性是基于液滴沉积实现高效传热传质过程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纳米流体的非牛顿流变特性及液滴内微流动与纳米颗粒的耦合作用,目前对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铺展动力学行为缺乏足够的认识.本研究利用了两步法分别配制了分散有3种纳米颗粒的均匀稳定纳米流体(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石墨粉),并对流体的流变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利用显微高速数码摄像技术捕捉了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动态过程,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铺展过程中液滴的无量纲高度、铺展因子及动态接触角,探究了液滴在韦伯数约为200及800时撞击壁面后铺展沉积形态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3种不同纳米颗粒的加入均使基液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在液滴撞击壁面的铺展过程中,流体的剪切黏度起重要作用,液滴的无量纲高度和铺展因子的变化幅度随着纳米流体剪切黏度的增大而减小.纳米流体液滴撞击疏水表面时能更快的达到平衡状态,液滴的惯性力主导着液滴的初始铺展阶段,液滴的铺展范围和速度随撞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开展该研究能够为基于液滴沉积的增益冷却技术以及微型高导热及导电材料的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0.
曹宇  薛磊  周静  王义军  倪牮  张建军 《物理学报》2016,65(14):146801-146801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晶化率不同Ge含量的氢化微晶硅锗(μcSi1-xGex:H)薄膜.通过Ⅹ射线荧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傅里叶红外谱、吸收系数谱和电导率的测试,表征了μc-Si_(1-x)Ge_x:H的材料微结构随Ge含量的演变.研究表明:提高Ge含量可以增强μc-Si_(1-x)Ge_x:H薄膜的吸收系数.将其应用到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本征层中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J_(sc)).特别是在电池厚度较薄或陷光不充分的情况下,长波响应的提高会更为显著.应用ZnO衬底后,在Ge含量分别为9%和27%时,μc-Si_(1-x)Ge_x:H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均超过了7%.最后,将μc-Si_(1-x)Ge_x:H太阳电池应用在双结叠层太阳电池的底电池中,发现μc-Si_(0.73)Ge_(0.27):H底电池在厚度为800 nm时即可得到比1700 nm厚微晶硅(μc-Si:H)底电池更高的长波响应.以上结果体现μc-Si_(1-x)Ge_x:H太阳电池作为高效近红外光吸收层,在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