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30篇
  201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根据σ模型论证了由反常中子态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致密天体——反常中子星,它是晚期恒星的一个重要阶段或一种重要类型。讨论了正常中子星和反常中子星的稳定性问题以及不稳-亚稳-稳定之间的变化问题,给出了各转变点的临界值。大体上说,质量M(?)0.8M时,正常中子星是稳定的,反常中子星是亚稳的;质量M(?)0.8M时,正常中子星是亚稳的,反常中子星是稳定的;亚稳正常中子星的质量极限Mmaxn~2M,稳定反常中子星的质量极限Mmaxa~4M。亚稳天体的存在以及亚稳-稳定的变化过程,可能会提供一些爆发性释能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2.
各向同性的3°K黑体辐射的发现[1],支持了早期宇宙处于火球状态的演化理论,从而引起了讨论包含有物质及黑体辐射的宇宙模型的必要.初期的模型多限于物质及辐射间无相互作用的情况,在最近的一些工作中[2],通过物态方程唯象地引入了物质及辐射间的作用,即假定压力p与能量密度ρ之比在早期宇宙中近于1/3(类辐射状态),在现阶段宇宙中它近于零(类物质伏态).在这种近似下,他们根据Einstein的引力理论,给出了符合于观测的宇宙解. 这篇短文的目的是讨论标量-张量理论[3]中的相应问题.目前,无论关于太阳扁率的实验[4].或者关于行星反射雷达信号的实…  相似文献   
23.
中微子静质量的宇宙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微子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在宇宙的轻子时期之后,中微子的数密度要比重子的数密度约大10~9倍。中微子是唯一的始终可与光子数密度相比拟的粒子。因此,中微子是否具有静止质量,将极大地影响着宇宙中的质量密度,从而影响着宇宙演化的进程。特别是,对于那些与质量密度有关的宇宙学问题,例如宇宙的封闭或开放、宇宙中的引力成团过程等等,中微子的静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光子的静止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子的静止质量是否为零,一直是受到人们关注的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当前得到的最强的上限为这个值与其他已知粒子的静质量相比是很小的,例如电子的质量me~10-28克要比这个上限大三十多个数量级.所以,即使光子静止质量真不为零,但由于它必定很小,在很多物理问题中实际上是可以忽略的.尽管如此,物理学家仍然放心不下,因为,如果它确实不为零,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限值,不管多么小,都不同于零,因而是有与无的不同,是质的差别. 一、mr牛0将带来那些原则性的问题 1.规范不变性不成立 在电动力学里有熟知的规范不变性.即电磁势在作下述变换时,电…  相似文献   
25.
在旋涡星系中,一般恒星旋臂与气体旋臂之间存在相移.Lin等曾用激波机制解释这个现象,无论在理论上以及和观测的对比上,都是有困难的.本文用恒星动力学方法,重新处理了文献[1]中所讨论的恒星形成对密度波的维持机制.用这种非中性密度波模式,能很好地解释相移的全部基本特性,即:1.存在相移,2.气体臂在恒星臂的内侧,3.对刚性星系盘(vk=0),则相移为零.文中还对相差大小作了定量估计,也与现有的观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26.
李铁城  方励之 《物理学报》1964,20(8):753-760
本文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了分子在失调腔中的辐射行为。解释了Higa在双腔Maser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当第一个腔的频率失调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在第二个腔中发生按分子中心频率的突发振荡。求出产生这种突发振荡现象的临界失调公式。也考虑了合作效应的影响。并定性地解释了Страховский等的分子在第二腔中的辐射功率与第一腔频率失调程度的相关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27.
在粒子物理与宇宙学二者的结合上,近年已经取得了颇有意义的进展。重子不对称和重子光子数比的起源可以用大统一理论加以解释。由B、C及CP破坏的相互作用可以说明为什么初始重子对称的宇宙能演化成不对称的。目前观测到的重子光子数比10~(-9)可能是由极早期宇宙中的超重玻色子的衰变产生的,在这种衰变中C及CP是破坏的。尽管衰变解释是吸引入的,但它的具体预言很强地依赖于超重玻色子的质量,以致其数值尚不确定。因此。为了进一步考查衰变模型的合理性,至少还要研究其他的可能有影响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下,本文还讨论了宇宙早期中的Higgs相变对重子光子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三个类星体样品,考虑了与红移有关的选择效应,采用两点相关函数,团分析方法、渗透参数方法、多重度函数等统计方法,通过与Monte-carlo样品进行对比,发现类星体无明显成团。表明在z~2时代,可视物质分布尚无明显结构,支持小尺度结构形成时代可能在大尺度结构形成之前或之后的成团图景。  相似文献   
29.
物理的基础教学只涉及比较基本的内容,而前沿研究则是探索性的,二者有一定的距离,但我要强调两方面应当相互关心.搞基础教学的人应当关心前沿,搞研究的人也应当关。心教学,即一个教师应当即教学、又做科研. 在中国,又做基础教学、又做科研的人不很多,这是历史造成的.但应当改变,要求做研究的人来教基础课,在科大,我们要求教普通物理的人半数以上是做研究工作的教授、副教授,这个比例不一定有特别的意义,但这个趋势是对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求长年搞基础教学的人尽可能地接触科学研究.这当然也有很多困难,因为,长年仅做教学的人,对第一线的科研…  相似文献   
30.
根据前文中所发展的大尺度结构形成的新图景,可以预期:1.类星体的分布应不同于星系的分布,它没有强的10-100 Mpc上的大尺度非均匀性;2.红移z>2类星体的分布应不同于z<2类星体,前者没有大尺度的成团,而后者有,对类星体空间分布的种种分析,都支持了这些预言,特别是,对Savage和Bolton的类星体完全样品所进行的最近邻间距检验,清楚地证明,z>2类星体分布是均匀的,而z<2类星体有成团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