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4篇
力学   2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7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利用激光质谱法,采用355 nm及532 nm激光作为光源对丁酮分子进行了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得到了2种波长下丁酮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图主要有质荷比为1(H ),15(CH3 ),43(CH3CO )的质谱峰.532 nm质谱比较丰富,有较强的质荷比为45的信号,可以认为这是丁酮异构体电离解离得到的产物;同时探测到了质荷比为4,6,8的信号,可能是高价离子.355 nm质谱图相对简单.根据信号比例随激光能量的变化及主要的离子信号,得出了2种波长下主要的解离电离通道.  相似文献   
42.
氨与甲醇混合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及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光子电离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氨与甲醇混合团簇进行了研究.在脉冲激光波长分别为266nm,355nm和532nm条件下,仅在355nm作用下观测到团簇离子.主要的电离产物为质子化的(CH3OH)n(NH3)mH (n=0~6,m=0~4)混合团簇离子,且各个序列的离子强度随m的增大而减小.经分析,氨与甲醇混合团簇电离后团簇离子发生内部质子化转移反应是形成质子化团簇离子的主要原因.不同尺寸团簇离子信号强度随电离激光光强变化的光强指数曲线显示,团簇均发生四光子电离过程.应用量化计算,构造了质量数较小的几个团簇离子的可能的空间几何构型,发现二元团簇离子(CH3OH)n(NH3)mH 是以NH4 作为内核离子,再通过氢键与其它分子组合而构成团簇离子.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改进萤火虫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原始负荷序列进行降噪;在模型训练阶段利用改进的萤火虫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参数,获得各序列的最优模型;针对各子序列分别预测叠加得到最终预测值.通过在两种时间尺度的数据序列上进行数值计算,与传统的ARMA、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LSSVM等多种经典预测模型相比,模型预测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4.
利用多光子电离与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乙胺分子在355nm激光作用下的电离信号随激光强度的变化。在355nm激光作用下,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母体离子和大质量离子的信号逐渐减弱,小质量的离子信号逐渐增强,分析了乙胺分子在355nm激光作用下的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45.
考虑气象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期负荷预测是针对未来一天到数天各时段的负荷预测的研究,是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的缺陷,改进了多角度数据分析和组织策略,选择不同年份相近历史日作为相似日,通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填补确实数据,利用聚类算法预测相似日的短期负荷;同时通过灰度关联算法,考虑气象因素作用下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实例证明:通过建立与负荷数据相适应的数学模型,对负荷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通过气象因素修正预测模型,可以获得更精确的负荷数据预测.  相似文献   
46.
提出了基于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BP神经网络的实用综合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首先运用EEMD方法将非平稳的负荷序列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后各分量的特点选用最佳的核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别对各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对各分量预测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基于该综合方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7.
利用紫外激光,结合超声速脉冲分子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在287~296 nm波长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苯胺分子的共振双光子电离光谱(R2PI).实验中观测到对应S_1←S_0跃迁的0-0带出现在293.86nm(3.4029 cm~(-1))处,并测得对应S_1态的若干振动模和来自S_0态的热带.为了对S_1态的振动模进行标定,分别在HF/6-31+G(d,p)和CIS/6-31+G(d,p)基组水平上对苯胺在S_0态的构型进行优化和在S_1态对其振动频率进行分析计算.另外,利用自然键轨道分析(NBO)讨论了电子激发过程.结果显示,来自氨基氮原子上的一个电子从对应的孤对电子轨道激发到苯环的π反键轨道上,恰好对应的是S_1←S_0跃迁.  相似文献   
48.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和超声速脉冲分子束技术研究了紫外激光对1-萘酚(1HN)团簇的电离质谱.观测到(1HN)_n~+系列的团簇离子,且离子强度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减小.电离激光的强度(在5μJ/pulse~100μJ/pulse范围内)对团簇离子强度的相对分布影响较小,说明软电离为产生团簇离子的主要过程,团簇离子的强度分布反映出电离前中性团簇的分布特征.增大电离区的进样气压可以产生更大尺寸的团簇离子,同时在(1HN)_n~+后面观测到新系列的团簇离子.这些新生离子与(H_2O)_m有关,考虑到1-萘酚团簇可以通过OH形成H键,推测该新生团簇离子通过团簇内的反应而产生.  相似文献   
49.
利用YAG激光器输出的四倍频激光对三乙胺分子的共振增强双光子电离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三乙胺分子的飞行时间质谱,母体离子及碎片离子信号达29种之多.对碎片离子86+离子 异常漂移做了分析,发现了异常漂移是由于离子信号强度过强时, 86+离子之前的25种离子对其27次瞬间减速效应强于之后的3种离子对其3次瞬间加速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50.
近十几年流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目前仍是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仅1972年就召开了六次国际或国家流控技术会议。前文[1]概述了流控技术发展的一般情况。目前,流控技术的理论基础——流控流体力学的发展是落后的,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因此研制元件和线路主要靠反复试验,不仅研制费用高。而且也阻碍了流控技术迅速发展。这一问题,已引起不少国家注意,都在开始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国际流控技术会议已把流控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 of fluidics)作为一个专门部分。流控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控元件和流体线路中流体的运动规律、作用过程、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噪音等有关问题。一般情况是流道特征尺寸较小,两股或三股射流相互作用,多为湍流流动,流动现象复杂。目前还没看到有关流控流体力学的综述文献,本文将在这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