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629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以天然层状黏土蒙脱石(MMT)为前体,通过液相沉积-沉淀将镍物种引入水溶液中剥离为MMT纳米片表面的简易方法制得Ni/MMT纳米片。该Ni/MMT纳米片由于是二维(2D)结构,利于芳烃及其加氢产物的传质扩散,相比Ni/SBA-15和Ni/γ-Al2O3催化剂,具有更为高效的芳烃加氢性能,且在镍负载量高达18.5%时,其四氢萘加氢的转化频率(TOF)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2.
将Pt前驱体分别溶解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中,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成型Pt/ZSM-22催化剂。通过XRD、BET、TEM、CO-chemisorption、CO-FTIR和Py-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织构性质、金属性质和酸性进行了系统地考察并以正十二烷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前躯体溶剂对临氢异构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极性是造成Pt分散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乙醇、丙酮和乙酸为浸渍溶剂制备的催化剂,Pt多分布于ZSM-22分子筛上,并与酸性位相互作用造成Pt缺电子;而以水为溶剂则造成Pt多分布于氧化铝黏结剂上,对Pt的电子性质影响较小。在临氢异构反应中,与Pt落位于氧化铝相比,Pt分布于ZSM-22分子筛上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和异构选择性,表明缩短酸性位与金属位间距可使反应物和异构中间体迅速扩散至金属位上发生脱氢和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143.
ZnO、La2O3和Zn-La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醇与碳酸乙烯酯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进行制备,并用BET、XRD、TG-DSC、CO2-TPD和Hammett滴定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Zn-La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La复合氧化物物质的量比为2:1,焙烧温度为500℃时,催化剂表现了较好的催化效果。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和碱量有关,碱量越多催化剂的活性越好。  相似文献   
144.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钨酸钠为钨源,硝酸为酸源,柠檬酸与酒石酸为辅助剂,制备了单斜相且形貌规整的WO_3。对WO_3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分析,测试了样品的BET比表面积,考察了硝酸与钨原子物质的量比,柠檬酸、酒石酸与钨原子物质的量比对样品晶相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硝酸及羟基酸的加入都有利于WO_3单斜相的形成,当硝酸与钨原子的物质的量比为2.8∶1,羟基酸与钨原子的物质的量比为0.8∶1时,能够制得单斜相、形貌规整的WO_3样品。将WO_3与p型半导体物质CuCrO_2复合得到CuCrO_2-WO_3复合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实验,高结晶度的单斜相WO_3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Bmim]HSO_4与氮化物喹啉和吲哚分子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了NBO和AIM分析。[Bmim]HSO_4离子对最稳定结构表明,[HSO_4]~-阴离子中的氧原子与咪唑环中正电性较大的C14-H20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在分子水平上,NBO和AIM分析证实了喹啉和吲哚分子与[Bmim]HSO_4的阴离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中,喹啉分子中的氮原子与阴离子[HSO_4]~-中氢原子之间的作用以及吲哚分子中N-H的氢原子与[HSO_4]~-中氧原子之间的作用是该离子液体能够有效脱除氮化物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6.
《物理化学学报》是中国化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承办的学术刊物,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物理化学领域具有原始性、创造性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 . 1文稿形式 1.1通讯 (快报 ):快速 (一般 2~ 5个月 )而简要地刊出我国物理化学领域有创新和较重要的研究成果 .要求来稿以短文形式对一个主题作完整而清晰的论述 .作为整体工作,以后还可全文另发 .希望文稿用英文撰写 .这类稿件投稿时请注明为 "通讯 "类 . 1.2研究论文:报导学术价值明显、有创新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全文篇幅 (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 )一般不超…  相似文献   
147.
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结果表明,与CuO/CeO2-ZrO2颗粒催化剂相比,CuO/CeO2-ZrO2/SiC整体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产氢速率较快且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较低。进一步探究了涂层涂覆量和CuO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O2-ZrO2复合氧化物涂层涂覆量在15%±1%,CuO负载量为5%±1%时,催化性能较好;当反应温度为340℃,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为4840 h-1时,甲醇转化率为86.0%,产氢速率为1490.0 L/(m3·s),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为1.55%。最后通过单因素实验法探究了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水醇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空速变大,甲醇转化率下降,产氢速率上升,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下降。随着水醇物质的量比增加,甲醇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产氢速率先上升后下降,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甲醇转化率、产氢速率和重整气中CO体积分数均上升。  相似文献   
148.
以煤系针状焦的生焦为原料,在2和5℃/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煅烧,采用FT-IR、XRD、Raman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煅烧过程中针状焦微晶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针状焦中碳微晶的直径La、炭微晶的高度Lc、晶体中的片层含量N以及每层中平均碳原子数n、趋于规整的石墨微晶含量Ig逐渐升高。但是受挥发分逸出和生焦收缩的影响,Lc出现了明显的"拐点"。新增片层与原有片层间存在的随机"层错",导致层间距d002的波动。相同温度下升温速率越快,晶格尺寸越小,片层含量N及每层平均碳原子数n越少,Lc出现"拐点"的温度越靠后。理想石墨微晶含量(IG/Iall)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而具有缺陷的石墨微晶间在煅烧过程中不断相互转化,最终发育为理想石墨微晶。碳网平面上C-C键平均键长α则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9.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匀性和颗粒物聚并效果,优选了折叶片作为复合聚并器的叶片类型。随后进行了不同流量的颗粒物聚并中试研究,发现复合聚并器对PM1的聚并率可达32.84%,随着流量从11.1 m/s增加到17.6 m/s,PM2.5聚并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说明了流量增加导致颗粒停留时间缩短和颗粒物聚并率的下降。通过对比聚并前后颗粒物中As、Se、Pb的浓度变化,发现聚并过程增强了对气态重金属的吸附,也会聚集富含重金属的纳米级颗粒物,从而造成PM1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聚并后PM1内的As、Se、Pb绝对浓度的降低,显示了复合聚并器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协同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0.
湖北某电厂1号机组容量为330 MW,配备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为了考察异相凝并技术对细颗粒物以及重金属脱除效率的影响,对1号机组除尘器前后,脱硫塔后进行颗粒物与重金属采样测试。结果表明,在烟道中喷射凝并吸附剂后,ESP入口颗粒态重金属占比增加,其中,Se元素在PM2.5和PM10上增加尤为明显,而气态的重金属含量有所降低,表明凝并吸附剂增强了颗粒态重金属的凝并效果,小颗粒态与气态重金属通过异相凝并过程转移至大颗粒态。喷入凝并吸附剂后,石膏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能够进入脱硫石膏的重金属含量减少,异相凝并提升了ESP对重金属的脱除作用;在尾部烟道末端烟囱排放口采样点,重金属含量相较于未喷入凝并吸附剂的工况,有着明显的降低,表明了经过异相凝并之后,排放至大气中的重金属显著减少,异相凝并对于重金属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