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化学   33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The conformational behavior of amylose and the formation of helical inclusion complexesof amylose with a substrate, N-ethyl-4-hexadecyloxycarbonyl pyridinium iodide (1) -- asolvent-polarity prob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DMSO--H_2O mixed-solvent system bymeans of surface tension, viscosity, UV, electrical conductance and ORD measurements. Thedecrease of the volume-fraction of DMSO, Φ_(DMSO) of the mixed-solvent system induces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the amylose from tight helices to loose and extended helicesinterrupted by short disordered regions. Such a transition is accompanied by abrupt changesof the viscosity and ORD curves.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mylose and the substrate 1 also depends on thesolvent composition. When Φ_(DMSO) is larger than 0.70, the interaction of amylose with 1is apparently similar to those cases in which superhelices are formed between a macromo-lecule and some azo dyes; the latter are known to be bound exteriorly around the macro-molecular helices by oriented association. However, when Φ_(DMSO) begins to drop below0.70, the substrate molecules start to be bound in the helical cavities of the host and thussupramolecular inclusion complexes are formed. At Φ_(DMSO)<0.70, ORD shows a new nega-tive Cotton peak at a wavelength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λ_(max) of 1 (276 nm). This implicatesinduced asymmetry for the achiral substrate 1 in a chiral microenvironment. Intrinsicdissociation constants (K_(d~*)) for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urface ten-sion-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σ-[1]) curves and the largest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isfound to be below 30. The K_(d~*) values decrease with decreasing Φ_(DMSO), apparently in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conductance measurements. Presumably, the driving forcefor the transfer of the substrate molecules from the solvent-mixture bulk phase to the non-polar cavities of the host molecules comes from hydrophobic-lipophilic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312.
依赖于PDP(吡哆醛磷酸酯,维生素B_6)的酶系是参与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组份。我们设计了装配具有不同位置的疏水链的维生素B_6类似物的合成表面活性剂胶团作为模型,以通过模拟依赖于PDP的酶系的物理化学行为来确定微环境的疏水性在酶蛋白功能中的作用。以吡哆醇为原料合成了具有疏水链的维生素B_6类似物2,3和4,三者皆为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13.
采用DSC方法研究了聚苯乙烯(PS)和苯甲酰化聚苯醚(APPO)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相容共混体系Gordon-Taylor方程K参数随苯甲酰化程度(取代度)增加而变小,其玻璃化转变区随取代度增加而变宽,取代度大于76mol%时,共混物呈现双玻璃化转变.APPO/PS共混体系热诱导相图同时存在LCST和UCST现象,且相行为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14.
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交替共聚物以聚乙二醇单醚醇解,得到带有不同长度的聚醚氧侧链的羧酸型梳状聚合物,其碱金属盐在加入适当增塑剂成膜后,可作为聚合物单阳离子导体,其结构以非晶态为主,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较好的热稳定性,增塑后的室温电导率最高可达10-5S/cm.研究发现,适当增加侧链的长度有利于提高聚合物膜的离子电导率.此外,还详细探讨了增塑剂、阳离子半径、温度及外加频率等因素对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5.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旋花科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树脂糖苷的分离、结构鉴定、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16.
芳醛、5 ,5 二甲基 1,3 环己二酮与醋酸铵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 (TEBA)催化下以水作为溶剂反应 ,生成一系列 3 ,3 ,6,6 四甲基 1,8 二氧代 9 芳基 1,2 ,3 ,4,5 ,6,7,8,9,10 十氢吖啶 ,与其它溶剂相比 ,水作为该反应的溶剂具有价格便宜 ,不易燃和无毒等优点 ,而且产率较高 ,产物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确证  相似文献   
317.
将经过丁醛等离子体处理的云母粉填充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丙烯(PP)中,考察填充聚合物的拉伸行为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丁醛等离子体处理云母能够显著提高云母填充HDPE和PP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改善填充HDPE的低温韧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填充导致的拉伸断裂强度的下降趋势。处理的上述影响是由于处理使填料与基体的结合性以及基体的延展性改善,填充体系致密性提高。  相似文献   
318.
本文用激光光散射方法研究了具有特殊相行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共存]共混体系羧化聚苯醚和聚苯乙烯在UCST域内的不稳相分离初期分子量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分离初期动力学过程与Cahn理论吻合;随着分子量增加,表现扩散系数D_(a??)明显减小;该体系的表现扩散系数为10~(-14) cm~2s~(-1)数量级。deGennes管子模型可很好地描述不稳相分离初期大分子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319.
聚(2,6 二甲基 1,4 苯醚)(PPO)离聚体(磺化或羧化聚苯醚)/聚(苯乙烯 co 4 乙烯吡啶(PSVP)共混物的溶液行为研究表明,与对应的PPO/PSVP共混物相比,这两个系列的共混物都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这是由于聚苯醚离聚体上的酸基发生质子转移,产生了酸根阴离子和吡啶基阳离子,两组分间的酸 碱相互作用导致了分子间的缔合,从而使比浓粘度提高.  相似文献   
320.
皂甙研究: 糖链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收集了近年来一些有关皂甙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较系统地总结了皂甙中糖链的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糖链在这类物质中的生物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