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789篇
化学   1242篇
晶体学   60篇
力学   217篇
综合类   102篇
数学   509篇
物理学   142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介绍了用能保证哈密顿系统“辛”性质的Lie映射方法来研究电子储存环中的插入元件对束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以此方法对合肥光源中将要安装的波荡器UD?–?1对储存环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巩马理  徐观峰 《光学学报》1991,11(3):83-284
以Nd:MgO:LiNbO_3同时兼作激活介质和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自倍频激光器。用小型氙灯泵浦,在室温下获得二次谐波激光(0.547μm) 阈值小于4.8'J,最大输出400μJ/shot,工作温度范围大于20℃~45℃,无光损伤。  相似文献   
16.
催化吸光光度法测定超痕量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18.
纳米累托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iCl4和累托石为主要原料,制备出纳米累托石-TiO2粉末,并用X-衍射、透射电镜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累托石-TiO2粉末平均直径为17.5nm当焙烧温度从500℃升至800℃时,累托石-TiO2粉末的比表面积从65.7m^2/g下降至3.3m^2/g,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孔体积从0.1430cm。/u降到0.0213cm^3/g;当焙烧温度从300℃上升至500℃时,孔径变化不大,属中孔范围;当焙烧温度升至800℃时,一些孔道出现坍塌,不利于纳米累托石-TiO2粉末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径向剪切干涉法综合诊断光束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高功率激光装置光束质量诊断系统的自验证问题,研究了基于空间相位调制的径向剪切干涉法综合诊断光束质量的实验应用。该方法理论上只需一台干涉仪且从单幅干涉图中获取光束的近场、相位和远场分布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相位分布,由测量近场和相位恢复出的远场同CCD直接测量得到的远场形态相同,环围能量比曲线相当吻合,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提取近场较低空间频率成分,还达不到CCD直接测量的空间分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舒瑜  张建民  徐可为 《物理学报》2006,55(8):4103-4110
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计算了Pt(110)表面自吸附原子的能量和法向力.当Pt吸附原子位于Pt(110)表面第一层原子的二重对称洞位上0.11nm时最稳定.Pt吸附原子的最佳迁移路径是由一个二重对称洞位沿密排方向迁移到最近邻的另一个二重对称洞位.在吸附原子远离表面的过程中,将依次经过排斥、过渡和吸引等三个区域.在排斥区和过渡区,由于吸附原子与表面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势,吸附原子的能量和法向力的形貌图均为(110)面原子排列的复形,与对势理论和嵌入原子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在吸引区,由于多体相互作用及晶体中原子 关键词: 金属表面 自吸附 能量 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