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333篇
化学   696篇
晶体学   66篇
力学   79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93篇
物理学   6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半胱氨酸(Fe3O4/Cys)磁性纳米微球,随后对Fe3O4/Cys进行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得到Fe3O4/Cys/IDA磁性双功能化纳米微球。研究发现Fe3O4/Cys中的L-Cys是通过—SH基团接枝到Fe3O4表面的,随后IDA分子中的羧基与Fe3O4/Cys中的—NH2形成酰胺键,最终形成多支链多羧基的Fe3O4/Cys/IDA磁性纳米修复剂。基于修复剂表面短支链-长支链交替的多羧基结构,实现了羧基基团的高密度接枝。同时,Fe3O4/Cys/IDA磁性纳米微球对Pb2+、Cd2+、Cu2+、Co2+、Ni2+、Zn2+为专性吸附,而对Hg2+属于非专性吸附,且吸附重金属后得到的钝化产物均表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另外,Fe3O4/Cys/IDA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层均相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49.05 mg·g-1。  相似文献   
122.
揭示了一种有趣的分子结构现象:在ABn型多原子分子或离子结构中,若中心原子A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3d,且价层有孤电子对时,孤电子对总是呈三角双锥的赤道取向;若分子中A、B原子间有重键时,B原子也总是呈赤道取向。探讨了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并通过归纳法论证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23.
利用模板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结构的金掺杂纳米Ti O2薄膜修饰电极(3DOM GTD/ITO),并在此修饰电极上成功固定小牛胸腺DNA(ct DNA),从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生物传感器(DNA/3DOM GTD/ITO),并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法研究了ct DNA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的固定情况,结果表明,ct DNA已被成功地固定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槲皮素(Qu)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及与ct 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u在3DOM GTD/ITO修饰电极表面有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还原反应为2电子和2质子的转移过程。Qu可与固定在修饰电极上的ct 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其结合常数(K)为3.61×106L/mol。循环伏安实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圆二色性光谱均表明Qu与ct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Qu与ct DNA的碱基结合具有序列选择性,对Qu与聚(d G-d C)及聚(d A-d T)的结合常数进行计算,得到结合常数比K(d G-d C)/K(d A-d T)=3.5,表明Qu与ct DNA发生嵌插作用时更倾向于结合在GC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24.
以“探究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因素”为项目学习主题,以探讨化学电源的应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搭建高电动势原电池等4个任务为关键项目任务,呈现高中“化学反应与电能”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5.
石膏晶须是一种性价比高、力学性能良好以及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可应用于复合材料、造纸、催化、可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石膏晶须的制备大多停留在工艺参数研究上,对石膏晶须特征和应用研究不足.本文讨论了石膏晶须的结构,从产物形成过程上对石膏晶须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对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应用领域的石膏晶须的产物特征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制备和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石膏晶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6.
李能  彭嘉禾  史祖皓  张鹏  李鑫 《催化学报》2022,(7):1906-1917
单原子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可再生燃料和化工原料是一种有前途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受MXene纳米片及其表面官能团调节的启发,本文利用不同的官能团(T=-O和-S)构建了Ti2C基单原子电催化剂(TM@Ti2CTx,TM=V,Cr,Mn,Fe,Co,Ni),采用从头算量子化学方法,通过调控MXene表面官能团引起电子轨道重构和电荷转移,从而调控MXene基电催化剂的二氧化碳电催化性能.本文研究发现,氧官能团表面锚定的单原子催化剂(TM@Ti2CO2)能够显著活化CO2.当CO2分子吸附在TM@Ti2CO2表面上时,CO2分子的轨道发生了重构,CO2分子2π*u反键轨道劈裂,部分轨道与单原子的3d轨道结合沉入费米能级之下,导致CO2分子发生形变.当CO2分子吸附在TM...  相似文献   
127.
白云  彭先觉 《计算物理》2006,23(5):589-593
研究核爆聚变电站中的一类中子学问题——如何利用核爆炸产生的大量中子生产核燃料.首先,根据核爆中子场的特点,确定可以利用的中子能量范围.用慢化理论对慢化材料的厚度进行估计,并用MCNP程序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如何利用中子反照效应减少造材料层的厚度,最后提出一个较合理的造材料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8.
选取2009年1月5日-2012年5月22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上证综指的日交易数据为对象,采用BEKK—GARCH模型,并结合LR似然比检验,对中国汇市与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建模研究与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整体样本存在汇率到上证指数的波动溢出,这种溢出是单向的;第二次汇改前,既不存在汇率到上证指数的波动溢出,也不存在上证指数到汇率的波动溢出;第二次汇改后,既存在汇率到上证指数的波动溢出,也存在上证指数到汇率的微弱的波动溢出.  相似文献   
129.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H2S、HCN、PH3 在FeO(100)表面的吸附行为,其吸附位点主要考虑四个:Fe-top(铁顶位)、O-top(氧顶位)、Hollow(空位)、Bridge(桥位)。结果表明H2S吸附在O-top吸附位点的吸附能最小,为-1.02ev,即在该位点的吸附体系最稳定。当HCN吸附在FeO(100)表面时,各吸附位点的稳定顺序为Hollow>Fe-top>Bridge>O-top。PH3 的最稳定的吸附位点与H2S的一致,为O-top吸附位点,其吸附能为-1.11ev。当H2S吸附在O-top吸附位点时,H2S与FeO(100)表面的电荷转移量最多,说明该吸附构型最稳定,而HCN吸附在FeO(100)表面,在Hollow吸附位点的电荷转移量最多,也即该吸附位点属于最稳定吸附位点。PH3与FeO(100)表面之间的电荷转移量最多的吸附位点与H2S的相同。当H2S和PH3吸附在O-top吸附位点时,吸附后的态密度曲线整体向低能级移动,峰值降低,其吸附结构变得更加稳定。而HCN吸附在Hollow位点时,吸附后的HCN态密度曲线向能量更低的区域移动,吸附体系变得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0.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有机一元弱酸弱碱解离常数的新方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是在选定的一对工作波长下测定相同浓度不同pH值的有机一元弱酸弱碱水溶液的吸光度,利用所推导的公式作图求得pKa(或pKb)。利用本方法测定了甲基橙、溴甲酚绿、苯酚和苯胺等多种常见的有机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结果十分满意。与传统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相比,双波长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