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51篇 |
物理学 | 2篇 |
出版年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6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铝溶胶法,在自行设计的喷丝装置上,研制出强度好、直径均匀、基本上无渣球的活性氧化铝短纤维。经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表明,氧化铝原纤维为无定型结构。高温热处理至800℃以上始有η-Al_2O_3特征峰出现,该氧化铝即使灼烧至1000℃也没有高温α-Al_2O_3相变。纤维氧化铝的比表面、孔结构分析结果是:比表面一般在80/130m~2/g之间,孔体积为0.1~0.14ml/g。表面酸性较普通颗粒状氧化铝低得多。将此纤维制成铂-纤维催化剂对加氢、脱氢、重整、催化燃烧等反应进行了初步的试探性试验,并与颗粒状氧化铝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纤维氧化铝作载体的催化剂对上述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3.
4.
低温甲醇液相合成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 《化学进展》2001,13(1):77
低温甲醇液相合成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储伟 吴玉塘 罗仕忠 包信和 林励吾) 沸石类分子筛合成研究新进展(袁忠勇 周午纵 李赫FDA6) 新一代高活性烯烃均相聚合催化剂——多氮螯合配位后区过渡金属络合物 (王梅 钱明星 虞晓敏 何仁)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肖建平 范崇政) 水分子簇的研究进展(王林双 王榕树) 钴基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烃中的研究进展(银董红 钟炳 彭少逸) 光声位相理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伍荣护 苏庆德) 茂金属/硼化合物烯烃聚合催化体系研究进展(张普玉 王立 封麟先) 内分泌干扰剂的研究进展(任晋 蒋可) 21世纪的分析化学——回顾与前瞻(黄本立) 结构敏感材料的基础研究(郭国聪 姚元根 吴克琛 吴棱 黄锦顺) 相似文献
5.
6.
In this paper, a model of the motional nonlinear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process is discussed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 line metho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elution profile are obtained and the formula which determines the parameters of reaction rate and adsorption isotherm through the motional measurement data under the nonlinear condition is given. 相似文献
7.
8.
9.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高分散态Fe/ZrO_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研究了在其制备过程中织构性质、颗粒大小、体相和表面结构的变化,并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Fe/ZrO_2催化剂作了对比。对几种Fe/ZrO_2催化剂的F-T反应性能考察表明,Fe/ZeO_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反应活性;随载体ZrO_2颗粒尺寸减小,活性组分铁的分散度变大,其颗粒尺寸变小,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反应活性增大,甲烷和低碳烃生成量增加,重质组分减少,认为产物烃分布主要受催化剂活性相颗粒尺寸效应制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XRD、XPS、及H_2—TPD技术对不同Cu/Co比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反应醇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均由不同Cu/Co比的两个Cu-Co固溶体相组成,还原(H_2,563K,2h)前,表面除有Cu ̄0和Co ̄0外,尚有少量Cu ̄(+1)和显著量的Co ̄(+2)存在,还原后,Cu ̄(+1)几乎消失,Co ̄(+2)仍有一定量存在,在反应温度下(563K),CO和CO_2均能使表面Co ̄0部分氧化,且CO_2氧化能力大于CO,而合成气(H_2/CO=2)表现为还原的性质。三种气氛对Cu ̄0无明显影响。催化剂表面Cu/Co比高于体相Cu/Co比,表面Cu富集显著.RaneyCu-Co催化剂表面有四种吸氢中心:Cu(弱吸氢中心),高配位Co(弱吸氢中心),低配位Co(活化吸氢中心),及强吸氢中心;对不同催化剂,表面低配位Co中心的比例与醇选择性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结果,就CO播入中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