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篇 |
免费 | 146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59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52篇 |
综合类 | 25篇 |
数学 | 90篇 |
物理学 | 3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制备高效、廉价的氧还原(ORR)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技术关键.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前驱体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Cu-bipy-BTC,bipy=2,2′-联吡啶,BTC=均苯三甲酸)后,再高温煅烧得到碳基材料MOF-800.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X射线光电子谱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特征;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曲线、i-t曲线等考察了材料的氧还原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与前驱体Cu-bipy-BTC相比,MOF-800含有大量的微孔(0.5 ~ 1.3 nm),为铜、氮掺杂多孔碳. MOF-800的电荷转移阻抗为10.6 Ω,比Cu-bipy-BTC降低了97.2%,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MOF-800具有优异的ORR催化性能,其起始电位约为-0.04 V(vs. Ag/AgCl),其电子转移数接近4. 铜、氮掺杂的多孔碳结构导电性好,高含量的吡啶氮、吡咯氮和石墨氮提供了大量催化活性位点(C-N, Cu-Nx),是MOF-800具有高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可为煅烧Cu-bipy-BTC制备碳基材料用于燃料电池修饰阴极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小功率空气-氩气混合气冷却ICP中4种元素(钙、钡、铜、锌)、8和谱线的强度和信背比随冷却气组成及观测高工估算了折中条件下的检出限。对于离子线及激发电位较高的原子线,冷却气中引入体积分数为5-10%空气后,谱线强度最大并大于Ar-ICP中数值;对于激发发电位较低的原子线,随着气中空气含量的增大其谱线强度逐渐减小,谱线的信背比则与激发电位及谱线波长有关。 相似文献
73.
应用程序电位扫描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从定量角度在分子水平 上研究了CO2在Rh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红外光谱结果指出CO2还原的吸附产物为线型和桥式吸附态CO物种。在所研究和还原电位范围(-0.15-0.40V)和相同还原时间,CO2还原吸附物种的氧化电量随还原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每个还原电位下,时间超过250s时都可达到一个相应的饱和值。原位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O2的还原与Rh电极表面氢吸附反应密切相关,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相邻表面位的参与。因此生成的CO不能在Rh电极表面达到满单层吸附,而是形成均匀的亚单层分布。 相似文献
74.
75.
合成并表征了侧链液晶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对-甲氧基偶氮苯氧己基酯(PMAAZO6),
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光响应测试.
发现紫外光易诱导体系发生相转变;增加辐照光波长有利于分子发生整体取向.
不同温度下的光响应测试表明,
样品处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下是保持分子取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77.
78.
据报,在BiPbSrCaCuO中加Sb形成BiPbSbSrCaCuO体系的T_c可达130K。但其组成、结构、性质等均未见详细报道。我们合成了一系列BiPbSbSrCaCuO,发现了一个具有2212相结构、但T_c却为~110K的超导相。 试样制备包括将Bi_2O_3,PbO,Sb_2O_3,SrCO_3,CaO和CuO(AR级)混匀、碾磨、于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PdO活性组分在单斜与四方型氧化锆载体上的热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比较性的研究显示, 单斜型ZrO2的表面原子能够满足与PdO的结构适应性匹配条件, 它可以通过界面原子的取向附生作用对表面PdO物种聚集形态进行调控, 从而促进PdO组分在单位载体表面上的分散. 此外, 升降温循环过程的DTG分析还表明, 单斜载体模板在反复的氧化还原循环中逐渐将结晶型PdO加工成取向附生型PdO, 不断改善PdO物种的氧迁移性质, 促进了热还原钯物种在高温区的氧化再生. 这两种载体效应有效地抑制了甲烷燃烧反应在高温区的活性振荡, 增加了燃烧的稳定性与催化剂的反应耐受性. 四方ZrO2晶相在载体内的掺杂将导致上述的载体效应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采用低场脉冲核磁共振(NMR)测定二醋酸纤维素丝束油剂的新方法,给出NMR法测定二醋酸纤维素丝束油荆含量的标准曲线。同时对NMR法测量二醋酸纤维素丝束油荆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MR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无污染、无损伤和准确度高的优点,适合于二醋酸纤维素丝束油荆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