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4篇 |
免费 | 254篇 |
国内免费 | 50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90篇 |
晶体学 | 16篇 |
力学 | 74篇 |
综合类 | 63篇 |
数学 | 185篇 |
物理学 | 7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24.
利用瞬态X射线衍射技术对LiF单晶沿晶向[100]方向冲击加载的晶格变形进行了诊断研究。实验在神光Ⅱ装置的球形靶上进行,北四路激光驱动Cu靶获得的类He线作为X射线背光源,第九路为加载光源,对大小为7mm×7mm、厚300μm的受激光加载的LiF单晶衍射,实验获得了LiF单晶晶面(200)压缩和未压缩状态的衍射信号。实验结果表明:LiF单晶在激光沿[100]方向冲击加载下,晶格发生了弹性变形,(200)晶面间距变小,衍射线上移,晶格压缩量为11%;该瞬态X射线衍射技术可用于冲击加载下的微观动态响应特性测量。 相似文献
25.
26.
27.
针对波长为0.3~0.5 nm的喷气箍缩等离子体X射线诊断,研制了一种适用的高空间分辨的晶体谱仪。色散元件采用云母(002)凸面晶体,布拉格角为37°,信号采用X射线胶片进行接收,有效接收面积为30 mm×80 mm。物理实验在“阳”加速器装置上进行,胶片获得了氩喷气K,L壳层光谱信号,其光谱范围较宽,为0.31~0.40 nm。经解谱发现,类氦谱线有明显的基底,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包络曲线去噪处理后,得到类氦谱线光谱分辨力为200~300。实验结果表明,该谱仪获得的X射线测量值与理论值相符,适合喷气箍缩等离子体X射线光谱的诊断。 相似文献
28.
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三羧酸乙基DHT的酯类化合物,新化合物的水溶性、脂溶性均较DHT好,并有一定抗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2的活性最高,对TMV的抑制百分率达到90%,优于对比的DHT 相似文献
2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水平迁移规律——来自于同沉积记录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内的重要油气聚集区,其成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对古隆起中东部地区中奥陶统马五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编制出了马五段各层段的厚度等值线图,圈出了各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发现在马五8~马五5时期,沉降中心基本以向南迁移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向西迁移;在马五43到马五41时期,沉降中心以向西的迁移为主,伴随微弱的向南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支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奥陶纪时发育双前陆盆地,“L”型中央古隆起是在早-中奥陶世时受该双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相互叠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在交换半环范畴中引进和研究理想的实根,从而将实代数学中有关结果推广到交换半环上。如下结果被建立:在半环中,一个理想的实根恰等于包含该理想的所有实理想的交集,并也恰等于包含该理想的所有实素理想的交集。此外,形式更为一般的理想的实根--广义实根被考虑,并获得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