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物理学   16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从80.6MeV~(16)O ~(274)Al出射类弹碎片的测量实验结果导出了角分布衰减系数、电荷分布及电荷分布的一次矩和二次矩随TKEL的变化,对该反应中的弛豫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势能面对电荷分布的一次矩和二次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63.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共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64.
在82.7MeV~(16)O+~(27)Al反应的类弹碎片和发射α粒子的符合测量中,得到了在速度平面上的类弹碎片C和α粒子符合的伽利略协变截面的等高图和符合关联角分布.测到的关联α粒子在正角度区(与类弹产物在束流的同侧)主要来源于类弹发射;在负大角区主要来源于类靶发射;在负小角区主要是弹核~(16)O碎裂的贡献.提出了弹核碎裂后的余核在靶核作用下继续进行阻尼碰撞的反应机制的可能性.同时也确定了单举DIC测量时强的碳碎片产额中,来自DIC激发的~(16)O发射α粒子的余核~(12)C的贡献并不大.  相似文献   
65.
阻尼效应和势场的驱动力效应的竞争造成了重离子碰撞过程中不同的质量飘移. 在深部非弹碰撞阶段, 阻尼效应大于驱动力效应, 实验基本上未观察到或观察到很小的质量分布的平均值的飘移; 而在快裂变阶段, 驱动力效应加入作用, 质量分布的平均值迅速飘移并很快达到平衡. 基于这种基本思想, 本文唯象地讨论了不同竞争情况下的质量飘移大小, 并同新近的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6.
对轻系统14N+27Al反应(ELab=93和77MeV), 使用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测量了出射类弹碎片, 得到质心系TKE-θ平面上d3σ/dΩdEdZ等高图, 不同TKEL下的角分布和Z分布, 不同碎片的角分布; 推出σ2和相互作用时间τ的关系,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7.
用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测量93MeV~(14)N轰击~(nat)Ca产生的类弹碎片,得到了从Li到Mg各元素质心系的能谱,角分布和TKE-θ平面上的(d~3σ/d(?)dEdZ)等高图,以及元素分布离散σ_z~2和能量耗散的关系.用简单的扩散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8.
在82.7MeV 16O+27Al反应的类弹碎片和发射α粒子的符合测量中, 得到了在速度平面上的类弹碎片C和α粒子符合的伽利略协变截面的等高图和符合关联角分布. 测到的关联α粒子在正角度区(与类弹产物在束流的同侧)主要来源于类弹发射; 在负大角区主要来源于类靶发射; 在负小角区主要是弹核16O碎裂的贡献. 提出了弹核碎裂后的余核在靶核作用下继续进行阻尼碰撞的反应机制的可能性. 同时也确定了单举DIC测量时强的碳碎片产额中, 来自DIC激发的16O发射α粒子的余核12C的贡献并不大.  相似文献   
69.
基于郎之万方程,我们讨论了重离子深部非弹碰撞中的电荷分布宽度。为了解释对于不同反应系统和不同入射能量电荷分布的初始斜率式早期阶段的不同,认为存在着一个早期阶段的电荷飘移的初始条件,由零点的简谐和非简运动,我们得出:这个电荷飘移的初始条件依赖于核的结构和入射能量;惯性质量和刚性参数的不同可能是电荷转移不同的原因之一。另外,通过与实验比较和简单理论分析,我们讨论了惯性质量参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0.
一、开展中能重离子反应研究的意义对轰击能量较低的重离子反应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此时质心系轰击能E_(cm)超过库仑位垒V_B 约3~5MeV/核子,在核接触时的相对速度V_(Rel)(?)3cm/ns,反应时间τ大于3×10~(-22)s/fm。核中核子的费米速度约为8cm/ns,相当于τ_F为10~(-22)s/fm,因此时τ(?)τ_F。大量实验表明此时主要发生二体反应,过程是绝热的。通过相互作用,能量、角动量、N/Z 自由度及质量逐步发生弛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