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在神光Ⅱ装置上的内爆实验中,通过在充氘气(D2)的靶丸中掺入氩(Ar)元素,利用晶体谱仪配条纹相机测量得到了内爆停滞阶段Ar的K壳层发射光谱随时间的变化。在实验中,观测到Ar的Heα,Heβ以及Lyα线发射,持续时间大约200ps。用Heα线与Lyα线强度比值来推断靶丸芯区电子温度。利用碰撞辐射模型,从理论上计算出Heα线与Lyα线强度比值随电子温度、数密度的变化。通过将实验上观测到的Heα线与Lyα线强度比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获得了芯区电子温度随时间的演化。并计算比较了不同电子密度条件下推断出来的电子温度的差异,证明诊断电子温度的方法对电子数密度的变化不敏感。利用逃逸因子修正了自吸收效应,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实验中Heα线和Lyα线是光学薄的。  相似文献   
62.
This paper perform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ncentric-ring discharge structures within the scope of a two-dimensional diffusion--drift model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between two parallel circular electrodes covered with thin dielectric layers. With a relative high frequency the discharge structures present different appearances of ring structures within different radii in time due to the evolvement of the filaments. The spontaneous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s help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lf-organized discharge structures. During a cycle the electron avalanches are triggered by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ened by the feeding voltage and the residual charged particles on the barrier surface deposited in the previous discharges. The accumulation of charges is shown to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the discharge structures. Besides, the rings split and unify to bring and annihilate rings which form a new discharg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63.
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的黑腔中,辐射烧蚀的高Z等离子体的流体力学运动过程对激光注入黑腔的效率、辐射场均匀性和通过诊断口的黑腔辐射温度诊断都有显著影响。为研究诊断口在黑腔辐射场中的等离子体缩口过程,用激光产生X光辐射加热低Z泡沫填充的金黑腔诊断口,以激光辐照钛平面靶产生的2~5 keV高能段窄能区X光作为背光源,用X光分幅相机获得了源靶和小孔靶两种靶型的小孔等离子体运动过程图像,研究了X光烧蚀的小孔等离子体的流体力学运动过程,探索了定量测量小孔等离子体面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化过程的实验诊断方法,初步给出小孔等离子体的面密度。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高温材料特性,设计并进行了特种靶激光打靶实验,观察到了C8H8碳氢有机膜样品的自发射,初步给出了用透射光栅谱仪测得的高温样品材料的自发射能谱。  相似文献   
65.
惯性约束聚变靶三维成象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少恩  刘忠礼 《计算物理》1997,14(3):361-367
利用CT技术,采用乘代数重建法(MART),编制出三维图象重建程序(CT3D,通过五个方位对“星光Ⅱ”装置的ICF靶进行X光针孔成象,对三维重问题进行数值研究,以便重建出靶等离了体的三维图象。  相似文献   
6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多家实验室采用点背光法进行了中低Z材料的K壳层和三壳层X射线吸收谱的实验研究工作。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在星光装置上开展辐射不透明度的实验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67.
 对激光直接加热和X光辐射加热Au等离子体的非平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它们的物理机制。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锥盘靶结构,并在神光 II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锥盘靶很好地避免了激光加热区的等离子体喷射和散射光对X光加热区的影响,改善了辐射加热场的干净性。对锥盘靶激光和辐射加热进行了模拟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8.
在2004年的“神光”-Ⅱ内爆实验中,设计了球壳内界面涂S、且氘燃料区中掺Ar的辐射驱动内爆靶球(图1),实验排布如图2所示:针孔阵列一晶体谱仪(PA--CS)置于正西水平方向;正东水平方向放置时间分辨的晶体谱仪(扫描晶体谱仪S—CS),测量靶球内爆中心和S线谱发射的时间过程;正南水平方向放置一台针孔阵列—X射线分幅相机(XFC),监测靶丸内爆压缩发光图像;闪烁体探测器在靶室外东南方向监测内爆中子产额:软X光能谱仪在水平东偏北方向监测腔内辐射温度。由数千个针孔组成的针孔阵列和平面晶体组成的二维单色成像系统的测量原理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69.
 基于Dirac-Slater自洽场方法,计算了C原子及各价离子从低能到高能的光电离截面。通过各种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了Kramers公式的适用性。定量地考察了多极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在不同能区对光电离截面的影响,并研究了光电离截面随光子能量、壳层、电离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0.
内爆芯部的温度和密度分布对理论模拟程序的校验以及深入理解内爆物理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内爆芯部X光图像获得归一化的角向平均强度分布,并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推断芯部的温度和密度空间分布的方法.通过吸收模型和无吸收模型加以研究,结果表明无吸收模型推断的温度分布要比吸收模型高大约1倍;在芯部燃料区,两种模型推断的密度分布接近,在芯部边缘,无吸收模型的结果是吸收模型的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