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95篇
晶体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氟化吡唑啉蓝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Tang等[1]首次报道了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 人们研究了大量的新型材料[2,3], 其中较吸引人的方法是将高量子产率的荧光染料掺杂于传输层中制备电致发光器件[4~9]. 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产率和蓝色发射特性. 这些化合物具有分子内电荷传输性能, 在激发状态下分子可发生扭曲形成电子给体-受体结构[10], 因此在EL器件制备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 又可以作为发光材料来应用. 虽然吡唑啉类化合物在固态下具有空穴传输特性[11], 也有较高的荧光产率, 但它们的玻璃转化转变温度较低, 在制备EL器件时, 如单独作为传输层或发射层时, 该类材料易于结晶, 从而使得器件的性能快速衰减. 如果将它们分散于聚合物等主体中, 就会避免重结晶问题. 我们在三苯基吡唑啉中引入强吸电子基团CF3, 导致分子的刚性增强和荧光强度增加, 熔点升高. 将氟化三苯基吡唑啉(FTPP)作为发光中心制作了两类EL器件, 均获得蓝光发射. FTPP分子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82.
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Tb(acac)3dad, 讨论了其光致发光的性质 . 以其为发射层制备了结构为ITO/TPD (50 nm)/Tb(acac)3dad (75 nm)/PBD (50 nm)/Al (400 nm) 的电致发光器件, 该器件的启动电压为7 V, 18 V时得到了最大亮度为62 cd·m -2, 发现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与配合物Tb(acac)3dad的光致发光光谱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3.
以金属硝酸盐为反应原料 ,分别采用柠檬酸 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固相法制备了YAG和YAG∶RE3 (RE =Eu ,Dy) (1% ,摩尔分数 )发光粉 ,并通过XRD ,TG DTA和发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柠檬酸 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固相法制备的YAG和YAG∶Eu的晶相形成温度分别是 80 0和 90 0℃。Eu3 在非晶态和晶态YAG中其激发和发射光谱有明显差异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发光强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由于碳杂质的存在 ,90 0和 10 0 0℃下柠檬酸 凝胶法制备样品的发射强度较其他两种方法低。  相似文献   
84.
我国稀土化学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以来我国稀土化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概述了我国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在稀土的固体化学、稀土的生物无机化学、稀土的萃化学和稀土的配位化学领域取得的一些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85.
作为一类特殊的发光材料,稀土配合物是全彩平板显示器件中理想的发光材料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地位,因而最早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稀土铕、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基于稀土铕、铽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优化,总结了优化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的几种常用途径,进而着重介绍了稀土铕、铽、钆配合物作为敏化剂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作为敏化剂的应用能够实现稀土配合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优势互补,大幅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综合性能,为新型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6.
具有可控配位环境的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稳定单金属位点催化剂的合成仍然具有挑战性. 本工作采用阳离子交换策略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配位结构的Cu单原子催化材料. 该策略主要依赖于硫化物的阴离子骨架和富含 N 的聚合物壳在高温退火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和N缺陷, 精确合成了富边缘S和N双修饰的单金属Cu位点催化材料. 在这两种材料, 一种Cu单原子具有硫(S)、氮(N)双配位, 一种Cu单原子只有单一的S配位. Cu中心原子的第一壳层配位数为4, Cu-S/N-C的结构为Cu-S1N3, Cu-S-C的结构为Cu-S4. 实验表明, S、N双修饰的Cu单原子材料在室温下催化硝基苯加氢过程中表现出较高活性. 反应20 min后, 在Cu-S/N-C催化下, 硝基苯加氢转化率达到100%, 循环使用5次后活性未见显著下降. 该发现为调节中心金属配位环境以提高单原子催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稀土(钆,铕,铽)的邻(间)苯二甲酸配合物.通过测定了苯二甲酸配体的钆配合物的低温磷光光谱确定其相应苯二甲酸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同时详细讨论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能级匹配和分子内能量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88.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Eu(TFPB)3bpy [TFPB: 4,4,4-trifluoro-1-phenyl-1,3- butanedione, bpy: 2,2′-bipyridyl]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coordination geometry of Eu atom is a square antiprism. The complex can give the characteristic luminescence of Eu3+ upon UV excitation. CCDC: 224879.  相似文献   
89.
铽苯二甲酸同多核和异多核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阎冰  张洪杰 《应用化学》1997,14(6):84-86
铽苯二甲酸同多核和异多核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阎冰张洪杰*王淑彬倪嘉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关键词铕,铽,镧,钆,钇,苯二甲酸,配合物,合成,发光性能1997-06-26收稿,1997-08-25修回国家自...  相似文献   
90.
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铽配合物掺杂的发光薄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了稀土配合物掺杂的发光薄膜,薄膜透明均一。结果表明用原位合成法,可以将难溶性稀土羧酸类配合物有效地掺杂到溶胶基质中,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所得到的薄膜材料在紫外激发下发射出铽离子的特征发射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