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YR树脂对甜菊糖的吸附与洗脱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PYR型树脂对甜菊糖的吸附与洗脱性能,并与目前国内应用于甜菊糖提取分离的某些商品化吸附树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YR树脂比其它树脂具有更优的性能,其静态吸附容量比AB—8树脂提高25%,且吸附速度快,易于洗脱再生,是一种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剂。  相似文献   
82.
新型含吡啶基树脂对甜菊糖中莱鲍迪甙A的富集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含吡啶功能基大孔吸附树脂对甜菊糖的吸附量与吸附选择性作用 .分析了树脂极性及不同骨架结构对吸附选择性的影响 .并分别通过甲醇或乙醇的选择性洗脱及树脂动态吸附分离两种方法研究树脂对甜菊糖中莱鲍迪甙A的富集作用 .结果表明 ,树脂动态分离法可以有效地从高甜菊甙甜菊糖中分离富集出高莱鲍迪甙A产品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83.
用脉冲CO2激光的10.6 μm光束击穿空气产生等离子体,使用光谱仪和ICCD采集等离子体辐射光谱,在局部热力学平衡近似下,利用相对谱线强度法对激光等离子体温度进行了计算。当激光器单脉冲能量为35 J时,选择NⅡ399.5 nm和NⅡ500.5 nm两条线状谱的相对谱线强度计算了不同延迟时间下等离子体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的不同位置,等离子体温度均随时间经历了明显的上升到饱和再到下降的过程,等离子体前沿的温度最先达到饱和,距离靶面最近的位置温度达到饱和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84.
Vertical ZnO nanoneedles with sharp tips are secondarily grown on tips of primarily grown ZnO micropyramids by a vapour transport process. The field emission (FE) properties exhibit a lower turn-on electric field and a higher field enhancement factor as compared with vertical ZnO microrod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ZnO nanoneedles have good optimum shapes for FE due to electron accumulation at sharp tips.  相似文献   
85.
张杨  宋晓艳  徐文武  张哲旭 《物理学报》2012,61(1):16102-016102
推导出了单相纳米晶合金的晶界过剩体积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定量关系, 建立了纳米晶合金的晶界热力学性质随温度和晶粒尺寸发生变化的确定性函数. 针对SmCo7纳米晶合金, 通过纳米晶界热力学函数计算和分析, 研究了单相纳米晶合金的晶粒组织热稳定性. 研究表明, 当纳米晶合金的晶粒尺寸小于对应于体系中晶界自由能最大值的临界晶粒尺寸时, 纳米晶组织处于相对稳定的热力学状态; 当纳米晶粒尺寸达到和超过临界尺寸时, 纳米晶组织将发生热力学失稳, 导致不连续的快速晶粒长大. 利用纳米晶合金热力学理论与元胞自动机算法相耦合的模型对SmCo7纳米晶合金在升温过程中的晶粒长大行为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模拟结果与纳米晶合金热力学模型的计算预测结果一致, 由此证实了关于纳米晶合金晶粒组织热稳定性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纳米晶合金热力学 7纳米晶合金')" href="#">SmCo7纳米晶合金 热稳定性 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86.
将单个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放置在金属纳米电极之间制备了纳米尺度间隙结构.利用介电泳技术,本文可控地将蛋白质层包裹的SiO2@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定位放置在被荧光分子覆盖的纳米电极之间,从而得到了夹在纳米颗粒和金属纳米电极之间的纳米间隙结构.初步的光致发光测量表明,制备的纳米间隙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强间隙中分子的荧光信号.这一结果为后续实现基于纳米间隙电极的电致分子荧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汪志刚  张杨  文玉华  朱梓忠 《物理学报》2010,59(3):2051-2056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研究了ZnO原子链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ZnO分子可以形成直线形结构、梯子形结构以及双梯子形结构等一维链式结构,而之字形链状结构是不能稳定存在的.计算结果也表明:这些稳定存在的一维原子链结构均表现出间接带隙的特征,而之字形结构的原子链却表现出了类似金属的能带特征. 关键词: 原子链 结构稳定性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相似文献   
88.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InAs/In$_{0.53}$Ga$_{0.47}$As/AlAs resonant tunnelling diodes have been grown on InP substrates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Peak to valley current ratio of these devices is 17 at 300K. A peak current density of 3kA/cm$^{2}$ has been obtained for diodes with AlAs barriers of ten monolayers, and an In$_{0.53}$Ga$_{0.47}$As well of eight monolayers with four monolayers of InAs insert layer. The effects of growth interruption for smoothing potential barrier interfac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相似文献   
89.
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InGaAs/AlGaAs应变多量子阱有源区和双氧化限制层的外延整体结构,利用断点监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精确湿法氧化控制技术等芯片制造技术,实现了氧化孔径为7μm、相邻单元间隔为250μm的高速调制4×15Gbit/s 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测试得到了VCSEL列阵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阈值电流为0.7 mA,斜效率为0.8 W/A;在6 mA工作电流下,工作电压为2.3V,光功率为4.5mW。在15Gbit/s调制速率下,眼图轮廓清晰,线迹很细,抖动较小且无明显串扰。对比列阵各单元在15Gbit/s调制速率下眼图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信噪比、均方根抖动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其动态性能的一致性良好。利用箱线图分析得出外延片上VCSEL器件性能的一致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0.
张尧  张杨  董振超 《物理学报》2018,67(22):223301-223301
分子尺度上的光电相互作用研究可以为发展未来信息和能源技术提供科学基础.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可以用来观察和操纵纳米世界中的原子和分子,而且其高度局域化的隧穿电流还可以被用来激发隧道结中的分子,使之发光,以研究局域场下的分子光电特性.本文综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光电研究组近期在锌酞菁分子电致发光方面取得的科学进展,包括:1)利用有效的电子脱耦合与纳腔等离激元调控技术,实现了隧穿电子激发下的单个锌酞菁分子的电致荧光,并通过发展相关的光子发射统计测量方法,表征了单个分子在隧穿电子激发下的电致荧光具有单光子发射特性;2)发展了具有亚纳米空间分辨的荧光光谱成像技术,实现了对酞菁分子间相干偶极相互作用特征的实空间观察;3)对分子与纳腔等离激元之间的相干耦合作用进行了亚纳米精度的操控,在单分子水平上观察到了法诺共振和兰姆位移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研发基于有机分子的电泵纳米光源与单光子光源等分子光电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在单分子尺度上研究分子光电特性、分子间能量转移以及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提供了新的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