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25篇
物理学   7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NH3与MH(M=Li,Na)的放氢反应机理.在6-311G(2d.2p)基组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正确性和相互连接关系.计算结果表明,NH2与MH(M=Li,Na)的反应均为单通道的氢取代反应,反应生成LiNH2(NaNH2)与H2.  相似文献   
22.
高效液相色谱及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由于不同形态的砷其毒性各不同,因此无论对环境样品、食品、药物还是对人体的体液进行砷的形态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效液相色谱因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砷形态的分离研究中。随着对分析灵敏度与准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砷形态分析的检测器不断发展,不同的联用技术也日益完善。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其极高的灵敏度、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极宽的动态范围以及同位素比检测能力而被成功地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广泛地应用于砷的形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23.
建立了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五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此类塑料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体系、消解温度、恒温时间以及酸用量等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7~6.5 ng·g-1;用加标回收的方法评价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加标回收率为89.8%~110.8%;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8%~11.3%。该方法检出限低、精确度好、准确度高、简单快速、无需基体匹配。  相似文献   
24.
采用了一种包含坐标张弛系数的试探波函数,对Be^ 离子的基态能量和解析波函数进行了变分计算,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碱土金属叠氮化合物(MgN6)n(n=1~5)团簇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成键特性、电荷分布、振动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叠氮化合物中叠氮基以直线型存在,MgN6团簇最稳定结构为直线型;(MgN6)2团簇最稳定结构为Mg2N2四元环平面结构;(MgN6)n(n=3~5)团簇最稳定结构是由2个叠氮基与2个Mg原子首先构成近似菱形,再由近似菱形延伸形成的链状结构。叠氮基中间的N原子显示正电性,两端的N原子显示负电性,且与Mg直接作用的N原子负电性更强,金属Mg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很强的离子键。(MgN6)n(n=1~5)团簇最稳定结构的IR光谱分为4个部分,其最强振动峰均位于2209~2313cm-1,振动模式为叠氮基中N-N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稳定性分析显示,(MgN6)3和(MgN6)5团簇相对于其他团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6.
磷酸三甲酯和碳酸亚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的复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锂离子电池性能检测装置研究了阻燃添加剂磷酸三甲酯(TMP)和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对锂离子电池的复合作用.结果表明,复合使用TMP和VC不仅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而且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原因可能是在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VC优先还原,还原产物在负极表面聚合形成良好的SEI膜,有效地制约了因TMP在石墨负极表面的分解而造成负极石墨的脱落,同时提高了SEI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用带八极杆碰撞/反应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中药中的多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八极杆碰撞/反应池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干扰,使Se、 As及其它微量元素的测试更为准确.方法对固体中药样品的检出限为0.002~0.085 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0.4%~3.1%,回收率为90%~110%.  相似文献   
2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表面能确定LaFeO3(010)表面为最稳定的吸附表面,研究了H2分子在LaFeO3(010)表面的吸附性质。LaFeO3(010)表面存在LaO和FeO2两种终止表面,但吸附主要发生在FeO2终止表面,由于LaFeO3(010)表面弛豫的影响,使得凹凸不平的表面层增加了表面原子与H原子的接触面积,表面晶胞的纵向体积增加约2.5%,有利于H原子向晶体内扩散。研究发现,H2分子在LaFeO3(010)表面主要存在3种化学吸附方式:第一种吸附发生在O-O桥位,2个H原子分别吸附在2个O原子上,形成2个-OH基,这是最佳吸附位置,此时H原子与表面O原子的作用主要是H1s与O2p轨道杂化作用的结果,H-O之间为典型的共价键。H2分子的解离能垒为1.542 eV,说明表面需要一定的热条件,H2分子才会发生解离吸附;第二种吸附发生在Fe-O桥位,1个H原子吸附在O原子上形成1个-OH基,另一个H原子吸附在Fe原子上形成金属键;第三种吸附发生在O顶位,2个H原子吸附在同一个O原子上,形成H2O分子,此时H2O分子与表面形成物理吸附,H2O分子逃离表面后容易形成氧空位。此外,H2分子在LaFeO3(010)表面还可以发生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9.
MgmBn(m=1,2;n=1-4)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MgmBn(m=1,2;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电离势、成键特性、极化率和超极化率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大多是平面结构,团簇的稳定结构中通常是几个呈负电性的B原子形成一个负电中心,而其他B原子和Mg原子通常处在端位,且显正电性;团簇中通常是B-B键和B-Mg键共存,极少出现Mg-Mg键,计算得到的B-B键键长在0.153-0.182nm之间,B-Mg键键长在0.221-0.231nm之间.  相似文献   
30.
利用遗传算法结合经验势对(AgBr)n(n≤6)的稳定蛄构进行了全面搜索,对较稳定的结构利用DFT方法进行了优化,给出了比文献报道更稳定的结构,并对其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