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0篇 |
物理学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芳胺的合成及 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K2CO3存在下利用聚乙二醇-400 (PEG-400)作相转移催化剂, 于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 通过5-芳亚甲基氨 基-2-巯基-1,3,4-噻二唑与氯乙酰芳胺的硫烷基化反应, 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芳胺衍生物. 经元素分析, FT-IR,1H NMR和13C NMR确证了其结构.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并对枯草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2.
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乙酸(Hatma)为配体合成出一种金属锌配合物[Zn(atma)2]n,其结构通过IR、TGA、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从结构中看出,配合物通过π-π作用、分子间氢键作用和基团间的嵌合作用,由二维层状结构自组装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骨架。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的Zn2+/Zn+对的氧化还原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抗菌试验表明,该配合物比配体表现出更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3.
34.
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受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简便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三种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受体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 NMR考察了其与 F-, Cl-, Br-, I-, CH3COO-, C3H7COO-, ClO4-, NO3-等阴离子的作用. 结果表明, 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 加入F-, CH3COO-, C3H7COO-时, 溶液颜色由无色转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 从而实现对这三种阴离子的裸眼检测. 通过计算可知, 同种受体分子对此三种阴离子的作用为F->C3H7COO->CH3COO-. 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 此三种受体分子对三种阴离子的作用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即o-F取代的受体分子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大于其它两种受体分子, 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 1H 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5.
利用简便方法高效的合成了三种双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受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
NMR考察了该三种受体分子的阴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均对F-,CH3COO-和H2PO4-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而对Cl-,Br-,I-,HSO4-和NO3-没有明显作用。当在此三种受体分子的DMSO溶液中加入F-,CH3COO-和H2PO4-时,可用肉眼观察到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转变为深黄色,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因而当溶液中存在其它卤素阴离子时可利用此类受体分子检测F-。通过计算可知,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此三种受体分子对F-,CH3COO-和H2PO4-的识别作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即对同种阴离子,其平衡常数为:受体1>受体3>受体2。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1H
NMR 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36.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羟基和氨基的酰腙类受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NMR考察了其与F-,Cl-,Br-,I-,CH3COO-,H2PO4?,HSO4?,ClO?4等阴离子的作用.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在DMSO溶液中能较好地比色识别F-,CH3COO-,H2PO4?,其中受体2在含水介质中[V(DMSO)∶V(H2O)=7∶3]能选择性比色识别CH3COO-.1HNMR滴定实验研究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37.
相转移催化条件下N-苯甲酰基-N'-芳基硒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EG-400为固液相转移催化剂, 通过苯甲酰氯与硒氰酸钾反应合成了中间体苯甲酰基异硒氰酸酯, 该中间体不需分离, 直接与芳胺反应, 得到N-苯甲酰基-N'-芳基硒脲(2a~2p), 这些化合物用1H NMR, I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2k的单晶结构. 晶体结构表明, 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组装成了沿a轴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 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073(1) nm, b=0.5745(1) nm, c=2.4356(5) nm, β=92.10(1)°, V=1.5483(4) nm3, Z=4, μ=2.428. 相似文献
38.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十一烷基酰胺甲酸钠(C11H23CONHCOONa,SF)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SF的表面张力值(β)及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加入β-CD后增加,β-CD浓度越大,γ和cmc增加越多,且SF的cmc与β-CD浓度存在线性关系,随温度的升高,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值降低,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利用表面张力测定了β-CD-SF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形成常数Ka,进而求得了包结过程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焓和熵均有利的过程,进一步说明疏水作用是形成包结物最重要的的作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9.
用聚乙二醇400为相转移催化剂,由3,5-二甲基苯酚和氯乙酸合成了3,5-二甲基苯氧基乙酸(DMBC),用水热法将它与氯化铜合成了配合物Cu(DMBC)2(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和分子结构。其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26(2)nm,b=0.7092(11)nm,c=1.0942(17)nm,β=104.567(15)°,V=1.146(3)nm3,Z=2,F(000)=478。在分子中,Cu(Ⅱ)分别与2个配体的羧基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中心离子构成稍微变形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分之间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自组装成稳定的二维层状超分子。利用Gauss03程序,在B3LYP/6-31G水平上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量化计算,给出了配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净电荷布居,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吻合。测试了该配合物对油菜籽发芽生长促进活性和抑菌作用。CCDC:909139 相似文献
40.